此外,3D電視機的制式之爭也給消費者帶來了困擾。目前3D電視主要有主動快門式和偏光不閃式兩大陣營!翱扉T式”清晰度高,但觀看時有閃爍,配備的3D眼鏡要用電池,成本偏高;“不閃式”清晰度稍差,但沒有閃爍,眼鏡也不要用電池。這些細節,都可能影響到消費者的市場選擇。
消費要找理由,電視臺投身3D的理由又在哪里?此次3D頻道的開播,出于廣電總局的行政命令。一旦交由市場化運作,電視臺將不得不考慮成本的問題。江蘇廣電總臺技術管理部朱光榮告訴記者,制作3D節目是一個耗時耗力的過程,人力、資金和設備的投入起碼是2D節目的三四倍。此外,3D節目制作涉及前期拍攝和后期制作等多個環節,如果說前期的設備采購費可以在千萬元這個級別打住的話,后期的制作就是無底洞,“哪怕是做字幕,也要考慮立體效果”。
限于制作水平,目前播出的3D節目,用戶體驗并不美好,看久了會頭暈,視角的變化也比較簡單,和《阿凡達》相比,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3D節目,是甜品還是主食
采訪中,很多電視人在談到3D電視時都很興奮,因為,中國電視人第一次和世界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
不過,與有些人的樂觀相比,以省廣電局副局長申彭建為代表的一批業內專家則顯得較為冷靜。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3D電視的發展需要市場的培育,但這個時間到底有多長,目前還很難給出一個具體的時間表。考慮到電視機的使用壽命,對不少剛剛進入高清時代的消費者而言,短時間內再次升級換代并不現實。不過,科技的發展和市場的變幻很難預料。當年數碼相機剛問世時,一度被視為“給小孩子玩的”,但沒料到,短短幾年功夫,數碼相機就迅速取代傳統相機,速度之快令人咋舌。
3D電視的發展關鍵還是技術,是用戶體驗。只有技術的提高帶來良好的用戶體驗,才能真正帶動3D電視和電視機市場的革新。
此外,什么樣的節目適合3D化,也需要進一步探索。曾執導過內地首部3D電視劇《吳承恩與西游記》的導演闞衛平就說,“不是所有題材都適合做3D的!睂Υ,申彭建很是認同,“如果只是一些時政類新聞節目或談話類節目,未必需要3D。從目前來看,還是體育比賽、科技節目和部分特效電影用3D呈現,會有比較好的觀看效果。即使在未來,也不可能所有節目都3D化,這既不現實也沒有必要。就這方面來說,3D是甜點而不是主食!
目前,3D頻道仍處于免費推廣階段。今后有沒有可能收費,是很多市民關注的話題。記者了解到,目前廣電總局尚無相關政策出臺,但從國外經驗來看,3D頻道今后還是要收費,就像目前的收費頻道一樣,供用戶點播。畢竟,只有找到一個合理的盈利模式,才能形成良性循環。尚處探索階段的3D電視還有諸多問題待解裸眼3D是不是未來的發展方向?為此犧牲的收視效果到底值不值?如何解決長時間看3D眼睛疲勞的問題?……隨著這一個個問題的逐步理清,3D影像也將在我們眼前逐漸清晰起來。那時,3D時代才將真正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