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對彩電行業的沖擊,電視機的開機率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據CNNIC調查顯示,去年就有4000萬人聲稱不再看電視,全國電視收視率一年要下降13%左右。而在過去3年,網絡視頻的收視率以每年300%-400%的速度增長。InMobi調研報告顯示,消費者在移動端上花費的時間已經超過了電視,其中移動端占據27%的媒體時間、電視為22%的媒體時間、PC為32%的媒體時間。
顯然,電視已經從支配性地位迅速下降為“擺設”。而就是這樣一個有可能淪為“擺設”的東西,為什么會突然吸引如此多企業的興趣?
事實上,盯著智能電視這塊“蛋糕”的不止這幾家,蘋果、谷歌、英特爾、微軟、華為、聯想甚至連剛出生不久的小米等企業,都已經將下一個戰場定位在客廳,占領電視屏已經成為IT和互聯網企業的共識。蘋果公司一直流傳出將要生產智能電視的流言,但其智能電視至今也未與大眾見面;谷歌也一度聯手彩電企業生產谷歌電視,雖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但是也獲得了不少消費者和媒體的關注。
我國IT行業方面,聯想集團已先于蘋果推出了自己的智能電視,近日又有媒體爆料,聯想將推出一款外號叫“大S”的新品智能彩電,可見聯想對智能電視領域十分熱衷;小米、樂視網在近期也高調宣布將進軍智能電視行業,生產自主品牌的電視機。可見“智能蛋糕”魅力非凡。
從電視機被發明開始,電視機刻畫的就一直是媒介的形態。而隨著智能電視時代的到來,電視機越來越脫離媒介形態而自我進化。
事實上,隨著“三網合一”工程的推進,“四屏合一”的連接已經來到消費者身邊,通過網絡設置,平板電視、智能手機、PC和平板進行互聯,分享資源。比如海信T'TV就可以實現平板與電視機的互聯,并且可以用平板作為電視遙控器,還能將電視的內容傳到海信T'TV上同步播放,也能將海信T'TV里的電影同步到電視上觀看。不僅是本土智能電視,就連外資彩電也在強調這類功能,通過無線連接實現電腦、手機、平板與顯示設備的互聯。
難道說電視機就只是以一種顯示器的形式而存在嗎?顯然,也并非如此。除了蘋果與谷歌都紛紛關注這一屏幕就不難看出,電視所代表的使用場景是手機、平板與PC都不能代替的。
相關業內人士指出,目前智能電視的發展基本上分為幾類思路,一類是“后機頂盒”時代的開創者,以蘋果和谷歌為代表,他們不會真正去制造電視機,而是會通過機頂盒將原有的電視機變革為一塊屏幕。他們都希望在操作系統層面,扮演未來電視產業核心的角色,用操作系統統一“四屏”。
以中國和亞洲廠商為代表的“硬件制造派”,他們出身于制造業,難以拋棄硬件思維,多半認為要涉足移動互聯網行業就一定要造一臺智能手機,而要實現四屏整合就一定要生產各種屏幕的產品,因此類似三星、聯想以及諸多的國內廠商都在幾個屏幕上不遺余力地進行著努力與嘗試。
雖然各類廠商都有自己的路數,但是目前來看還并沒有誰展露出一統江湖的霸氣。此外,客廳這個應用場景所賦予智能電視的更多可能并沒能被全部激發,而對于這場戰爭中蘊藏著的陰謀論:電視廠商將淪為徹底的“屏幕生產者”,如此一來,誰會在未來主導智能電視的產業核心呢?舊體系正在打破,新秩序尚未建立,新舊交替之間,原本就蘊藏著巨大的機會,這也是為什么如此多原本分屬不同行業的企業涌入這個行業的誘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