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日系面板企業的不斷縮減,中韓面板企業的量產加大,也對彩電市場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其中大尺寸液晶電視再次成為廠商們關注的重點,而大屏幕電視則日漸盛行。如華星光電成為全球最大32寸電視面板廠;由于技術問題,韓國AMOLED電視今年可量產,但難大賣;而雙十一期間,電商大發單身財,賺到了不少真金白銀。
那么,在過去的一周時間里,家電行業還發生了哪些時間呢?接下來,投影時代網壹周刊欄目就來為您梳理一下上周(2012.11.12--11.15)發生的一些家電要聞吧。
鴻海低價電視上市 攪局彩電行業
近日,據鴻海集團執行副總裁戴正吳表示,鴻海最近會推70寸和80寸大電視產品,由鴻海制造的60寸電視,搭配MOD家庭豪華餐,優惠價新臺幣3.88萬元。而130寸大尺寸大電視,鴻海也可以做。
鴻海方面也期盼透過大尺寸電視計劃,能改變臺灣家庭生活,因為電視是可以傳播文化內容的載具。
如果說鴻海推出低價電視讓部家電廠商感到焦慮的話,那么,富士康將要生產4K電視的消息則在彩電市場中投入了一顆重磅炸彈,讓彩電市場瞬間熱鬧起來。據富士康副總裁戴正吳透露,公司在今年的工作重心將繼續放在Full HD LCD電視市場,但會在明年逐漸向Ultra HD電視產品轉移。
據了解,富士康與夏普生產的60英寸電視定于11日在中國臺灣正式開售。而接下來的時間里,富士康將繼續深入全高清液晶電視市場,并計劃2013年聚焦于超高清電視產品領域。
相關業內人士表示,一旦富士康進入電視機行業,那么,對傳統彩電廠商來說也許會是一場不小的沖擊,而富士康擁有鴻海這樣堅實的后盾,也為其順利進入彩電市場有所幫助。
鴻海為了增加自身價值,制訂了"眼球計劃",意在整合包含觸摸屏與顯示屏在內的所有與眼球相關的零部件,奇美電子便是其中一枚重要棋子。
日前,奇美電改名創群,這么做也是為了更好的服務于鴻海,支持鴻海的彩電代工業務。坊間傳聞,奇美實業下一步將會轉讓所持奇美電子的股份,中國大陸彩電企業海信有可能接手。不過,關于這一說法至今也沒得到海信方面的正面回應。
相關業內人士表示,在今年4月,海信已出資新臺幣500 萬元(約人民幣107.27萬),在臺灣設立全資子公司,提升關鍵資源保障能力。不過,海信電器總經理劉洪新也曾表示,面板長期看是過剩的,進不進入面板業,各家有不同策略,海信暫時不會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