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有消息稱三星正降低對液晶屏部門的投資,將重點轉移至OLED和塑膠柔性顯示幕業務。由于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導致消費者產品購買放緩,零售管道的存貨增多,全球液晶面板產業供貨居高不下。作為全球最大平板顯示幕制造商,三星對業務展開調整。那么,在過去的一周的時間里,家電行業還發生了哪些事件呢?投影時代網《彩電壹周刊》欄目就來為您梳理一下上周(2012.12.10--12.16)的一些家電要聞。
由于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導致消費者產品購買放緩,零售渠道的存貨增多,全球液晶面板產業供貨居高不下。作為全球最大平板顯示屏制造商,三星對業務展開調整。三星將重點轉移至OLED和塑料柔性顯示屏業務并正在降低對液晶屏部門的投資。
隨著三星不再向大尺寸液晶屏生產投入更多資金,該顯示屏巨頭也已經加速將現有電視液晶面板生產線轉而生產更適合平板電腦的面板。三星計劃向中小、大尺寸OLED屏幕生產注入更多資金。
三星一位匿名人士稱;真正問題在于美國等主要電視市場依舊不景氣,這一局面遠差于面板制造商的預期。相比之下,平板電腦需求正在提升,該市場需求明年將進一步呈現爆炸式增長。
三星承包商的一位高級主管表示;由于液晶面板產業接近完全飽和,三星和最大競爭對手LGDisplay預計將降低在中國南部液晶面板廠的投資。原因很簡單,液晶面板不再是一個能夠生成現金流的領域。
根據三星向韓國證交所提交的文件,今年前9個月,三星在OLED、LCD等顯示屏上的投資達到3.7萬億韓元。今年1月,三星表示今年計劃在顯示屏生產上的投資將達到6.6萬億韓元。三星在電視機市場上依然擁有行業領先的市場盈利能力,OLED 等顯示面板業務第三季度也扭虧為盈。
三星剝離LCD業務的決定或許會促使三星放棄全權收購SMD,轉而將其LCD業務轉移給SMD,同時三星還能獲得SMD的大部分股權。巴黎銀行預計,若OLED面板被使用在大尺寸電視上,到2014年,三星OLED業務營收將增加6倍至26.3萬億韓元。
點評;自2006年三季度首次成為液晶電視全球占有率第一之后,三星已經連續5年保持全球市場份額第一。 但是,三星電視在國際市場上的強勢地位,并沒有延續到中國。這次三星電子將重點放在OLED螢幕上,不僅是想加大手機的競爭力,在OLED技術進步的時候還能加速三星OLED電視的上市時間。
日系家電賣資產求生 中韓企業借勢上位
從曾經的家電霸主,到如今卻要靠變賣資產求生,日系家電企業的凋零令人感慨。日前,來自日本媒體的報道稱,處于困境中的日本消費電子三大巨頭松下、索尼和夏普,正在通過出售房產和其他業務部門,計劃借此籌集30億美元現金,來改善現金流謀求生存。與此同時,中國、韓國的家電企業乘機上位,填補了日系家電品牌沒落后留下的市場空白。
夏普為了獲得來自日本財團新的46億貸款,已經將手中的諸多資產(包括位于日本東京的辦公大樓,大尺寸面板工廠和中小尺寸面板工廠的股權,以及幾乎所有的固定資產)都進行了質押;松下電器首席財務官河井英明也曾透露,到明年3月底前,松下計劃通過向其它企業出售資產和股票融資13.4億美元;索尼也計劃出售其位于美國紐約的37層公司總部大樓,出售這個房產,將使索尼獲得10億美元資金。
根據上述三家公司的本財年第二財季業績報告,三巨頭均未能扭轉連續多個季度巨額虧損的尷尬局面。其中,松下在上個財年出現了歷史上最大的虧損((約合102億美元))。11月初,松下的業績報告預計,公司截至2013年3月31日的本財年凈虧損將達到7650億日元(約合96億美元)。連續兩年巨虧近200億美元,如今手中的現金不足5000億日元。
索尼和夏普的日子也好過不到哪里去。根據索尼的業績報告,在截至9月30日的第二財季中,其虧損額達到1.94億美元,相比去年同期虧損3.4億美元減少44%。但是本財季已經是其連續第7個虧損的季度;夏普在2011財年凈虧損達創紀錄的3761億日元(約合46.6億美元),然而,這一紀錄很快就被打破。業績數據顯示,2012年4-9月的半個財年之內,夏普共計虧損3875.84億日元(約合48.4億美元),2012財年,夏普預計會虧損4500億日元。連續的巨虧已經讓夏普走到了破產邊緣。
在日系家電企業日薄西山之際,以韓國三星、LG和中國海爾、TCL、創維等家電企業卻乘機上位,取代日系家電企業,成為全球家電市場的領導者。三星近日發布了第三季度財報顯示,由于智能手機銷量強勁以及顯示面板需求增加,該公司在第三季度的凈利潤實現創紀錄的6.565萬億韓元(約合60億美元),同比增長91%。
據奧維數據顯示,日系索尼、夏普、東芝、松下彩電的總出貨量在2010年和2011分別為5900萬臺、6100萬臺,預計2012年總出貨量很可能低于5900萬臺;而我國的長虹、海信、康佳、創維、TCL、海爾這6大國產品牌總出貨量在2010年和2011年分別為3200萬臺、3900萬臺,預計2012年6大品牌產量將達到4500萬臺,如果再加上其他小品牌,2012年中國彩電品牌總出貨量將在6100萬臺,超過日本的總產量。
點評;缺乏創新是日系家電沒落主因,這幾年來,日本家電在創新方面沒有出現讓人眼前一亮的技術,但又堅持高價定位,無法與中、韓企業競爭。現在的家電業競爭已經從單純的硬件技術比拼發展到硬件、軟件、服務等多層次的比拼,家電的商業模式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如今,以彩電為代表的家電業,正在朝智能化、平臺化方向發展,互聯網電視、云電視嶄露頭角,而在這方面十分弱勢的日系廠商將逐漸被比下去。
因重大重組事宜,華映科技停牌已近一周,而關于此次神秘重組方或是TCL的傳聞不斷,但是雙方均對此進行了否認。華映科技董秘辦人士表示,公司停牌皆因籌劃資產重組,不便透露更多內容。“近期并未接到通知也并不清楚華映科技重組相關事宜。”TCL集團董秘屠樹毅表示。
業內協會人士認為,華映科技資產大幅縮水,液晶面板資產尚算優質,或有被整機廠商和高世代液晶面板企業收購的可能。同時,不排除大股東中華映管將我國臺灣地區的面板企業注入上市公司的打算,從而將我國臺灣地區面板主力移至內地。
TCL集團董秘屠樹毅表示;TCL與華映科技在業務上有一些合作,目前還未聽說過TCL與中華映管在資本層面的任何說法。TCL仍致力產業鏈垂直一體化,除了建成8.5代線之外,目前集團還未有面板線擴張和布局計劃。
業內人士指出:“今年彩電生產量可能超過1500萬臺,對模組需求越來越高,TCL在惠州有一個模組工廠,未必能滿足TCL模組需求。
同時,華星光電面板產能較大,相對TCL模組出現的需求缺口,選擇華映科技進入,進行產業鏈延伸和整合也是有可能的。
點評;華映科技營收近年明顯大幅下降。然而華映科技液晶面板行業資產尚算優質,高世代液晶面板企業好過很多,被收購的可能性很大。在這次重組的行動中,臺灣友達和大陸的TCL集團比較有看點,友達有鴻海這個強硬的后備支援支持,TCL集團也是我國數一數二的知名企業之一,從目前的情況來看,TCL牽手華映科技的可能性比價大,雙方可以發揮最大限度的互補效應。
TCL
2012年12月14日,依靠自主創新、自組團隊發展起來的華星光電宣布其自量產以來產品累計銷售出貨量已超過1000萬片。這是華星光電投產后繼5月份實現累計出貨100萬片,8月份實現單月出貨量100萬片以來,華星光電在自主創新成果的道路上所取得的又一重要成果,即自2011年10月12日量產以來,創造了僅用10個月內完成累計出貨量由0到100萬片業內出貨時間最短記錄,之后僅用7個月時間完成從100萬片到1000萬片的突破,華星光電的生產經營已經進入到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并于經營期首年實現整體盈利。
海信
近日,海信集團全球品牌推廣活動“1秒10萬,海信請你秀聲音”在“雙十二”期間全球正式啟動,包括新浪微博、微信、啪啪、YY語音以及其它移動社交平臺同步開展,目的是尋找高識別度的有聲LOGO。這一消息一經發布就引起了眾多網友的爭相關注,既能展現自己又能獲得獎勵,關注度當然是居高不下了。
創維
在很多消費者看來,電視除了收看電視節目之外,還能測試人的健康狀況,是一件很不可思議的事情。不過該功能在創維云電視產品上得到了全面實現,通過創維云健康電視,對自己的身體狀況如體重、脂肪等進行了解,創維云健康電視還提供了鍛煉健身的健康計劃。由此,創維也成為了智能云電視健康專家的先行者。
夏普
根據臺灣供應鏈的知情人士表示,美國蘋果公司正與亞洲零組件供應商共同研發大尺寸電視。報導指出,被點名的零組件供應商為臺灣鴻海與日本夏普(Sharp),顯示蘋果正研發采用鴻海/夏普資源的電視產品,不論是夏普也好還是鴻海也罷,這些企業在業界的影響力依然很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