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國內液晶面板產業的興起,關于提高關稅對國內面板產業進行保護的聲音時有發出。而在2012年,國家財政部則下發了《關于調整部分商品進口關稅的通知》,其中規定,自2012年4月1日起,對4個稅目商品進口關稅暫定稅率進行調整,其中“32英寸及以上不含背光模組的液晶顯示板”的進口關稅取消了原先的3%優惠稅率,恢復至5%。
行業分析人士劉步塵認為,去年在中國生產的電視數量達1.1億臺,國內銷售4000萬臺,出口約6000萬臺。這意味著中國大概需要1.1億張屏,但本土只能提供1000多萬張屏,扶持這一塊有什么意義呢?大部分還是靠采購。“這種扶持政策,只能使一小部分企業受益”。
而且,“這個政策能不能扶持本土的面本企業,我認為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劉步塵認為,中國本土面板的生產能力以及技術能力同國外的差距還很遠。這使得很多整機企業更愿意選購國外面板。
劉步塵還認為,政府扶持的面板產業,是一個即將淘汰的產業。他分析稱,從今年開始,索尼、三星和LG紛紛發力OLED電視,而三星的力度更大,已經把LCD事業部分開,專門成立了OLED事業部。在3~5年之內,OLED電視就會取代現在的LCD電視。
一家國內彩電廠的相關負責人認為,新政策主要為了扶持京東方、華星光電等國內面板企業,短期內對整機廠沒有好處。彩電廠本來利潤就微薄,面板增加2%的成本無疑雪上加霜。而且,彩電廠選擇面板主要看技術、品質、成本,即使上調關稅,也不一定扶助得了國內面板業。況且,國家現在要減少外貿順差,已降低了許多進口商品的關稅。
國內六大彩電廠TCL、創維、海信、康佳、長虹、海爾中,除TCL控股華星光電55%外,其余彩電廠尚未染指面板業。關稅上調還讓彩電廠之間的競爭關系發生了微妙變化。所以,在過去一年的討論中,不少彩電整機廠對上調面板進口關稅投了反對票。
奧維咨詢平板研究中心副總經理李秋瑋認為,韓國、臺灣高世代線的折舊幾近結束。三星、LGD的8.5代線明年將完成折舊,成本會降低10%。一旦折舊完成,如果中國仍征收3%的關稅,它們可以賺7%的利潤,甚至會殺價競爭。
今年,大陸高世代線量產后多了折舊費用,而韓國和中國臺灣的面板則多了關稅費用。李秋緯說,提高面板進口關稅,可以使國內外面板在同一個基準點上公平競爭。
創維彩電事業部總裁劉棠枝介紹,液晶面板(不含模組)約占液晶電視成本五成。面板關稅提高2%,液晶電視的成本將增加約1%。目前32英寸面板的進口價格約100~110美元,提高2%的關稅,成本將增加2美元多,折算為人民幣約15元。預計增加的成本會由面板廠、彩電廠、消費者各承擔5元,“總體影響不大”。
DisplaySearch中國區研究總監張兵預測,未來五至八年,液晶還是平板電視的主流。而且,OLED的背板完全是更高的TFT(薄膜晶體管)技術。因此要做OLED,得先把TFT—LCD做好。所以,中國面板業不應好高騖遠,踏踏實實做好LCD才是正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