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聯網電視、3D電視、云電視之后,智能電視高調來襲,逐漸成為彩電市場中的黑馬。很多家電企業借道智能成功的進行企業轉型發展。其中,我國本土家電企業在智能化大潮來襲之時迎難而上,客服種種困難,力爭上游,在日系沒落之時,與韓系家電企業一起快速成長,建立健全智能產業鏈,至今,我國彩電企業已在智能電視領域創出了一片新領域。
回顧往昔,日系彩電產品備受海內外消費者喜愛。雖然在我國先后出現牡丹電視、熊貓電視等產品,但和日系彩電企業相比較起來,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在那時,日系彩電產品成為我國家電市場中的主流。隨后,牡丹電視逐漸消失,熊貓電視隱遁,而長虹、康佳、海信、創維和TCL等彩電企業向雨后春筍般成長起來,從之前的名不見經傳,到現在的世界品牌,我國彩電市場呈現出生機勃勃的景象。
借道“智”能成功轉型
如果說80年代的彩電產品注重的是畫質表現的話,那么90年代的彩電產品則以影音效果來判斷好與差。那時,日系彩電產品稱霸彩電市場,與其相媲美的產品也不多。時至今日,隨著消費者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平板電視從外觀到內涵都產生了變化,消費者們選購彩電的標準也在不斷的改變著。
從索尼、松下、日立、夏普再到東芝,這些日系彩電企業,在彩電轉型浪潮中轉型不及時,所以他們中有的放棄了電視業務、有的壓縮了電視業務,還有的堅持電視業務不動搖,堅信在電視領域中還能創造更多的奇跡。不過,無論怎樣,這些日系家電企業均陷虧損泥潭不能自拔。
智能電視的出現,則讓中韓彩電廠商看到了希望,并且以自身的行動向大家展示著自己的轉型成功。目前在智能領域中,以長虹、康佳、海信、TCL、創維、三星和LG為主的中韓家電企業發展的比較出色。
相關業內人士表示,智能電視的普及,必將引發彩電行業再一次洗牌,能在新一輪的競爭勝出,關鍵在于品牌創新能力,在今年八九月份以智能電視為主的新品密集推出,不僅涵蓋云電視、雙通道、手勢識別、語音控制、雙核、4K等最新智能技術,更是從顯示技術、應用技術層面帶動智能電視產業的又一次創新與升級,使智能電視產品技術更趨多元、產品結構更趨合理、智能應用更趨人性,有力地加速推動智能電視的市場推廣與普及。
廠商加緊建設智能生態產業鏈
為了更好的發展智能電視,建設智能生態產業鏈,我國知名家電企業長虹、TCL、海信聯合芯片企業發起了中國智能多媒體終端技術聯盟(簡稱中智盟),希望能夠建立智能電視相關標準,規范包括應用商店在內的有關技術規范,促進智能終端間的多屏互動,促進整個產業的持續發展。
相關業內人士表示,智能電視時代,彩電企業需要整合面板、芯片、操作系統、內容集成播控平臺、內容、互聯網、App應用和配件廠商,組成完整的產業生態圈。生態圈中的任何一個環節都很重要,是面向消費者需求的資源全面整合。
建設智能生態產業鏈對于企業和電商們來說,都具有一定的價值意義。智能電視承載了電視機生產企業探索新的商業模式、實現產業轉型的重任,智能戰略已經被各企業提升到了企業戰略的高度。但是,目前整個產業都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基本是參照智能手機的業務形態,沒有根據電視機的屬性形成有針對性的業務,還不能把產品和服務做到很好的統一。
目前,長虹成功構建了“黑白產業融合、橫縱交互驅動”的智能生態產業鏈體系,堅持商業模式創新引導下的技術創新,聚焦端云一體化、物聯網等,強化內外部資源協同與整合,促進集成創新,在與外資品牌競爭中引領中國家電產業突圍。其中,白電經營成為長虹的新亮點,成功將華意、美菱帶入良性發展軌道,壓縮機產業有望明年成為世界第一大。
海信打造“智能電視生態鏈”的本質,其實是一種面向消費需求端的產業鏈再創造和產業平臺的再聚合。
康佳則提出了“同步云戰略”,推出Sync Cloud同步云電視,即是以“不同世界,同步精彩”為內核,建立在“與世界科技同步的產品技術、開放的生態圈戰略、與合作伙伴共贏共生的合作理念”之上,實現軟硬兼顧的同步、產業共榮的同步、價值服務的同步。
相關業內人士表示,建設一條全新的生態鏈條并不容易。而生態圈中的任何一個環節都很重要,是面向消費者需求的資源全面整合。目前智能電視不再是單一產品的升級換代,而是全產業鏈的同步前行。在智能電視大戰來臨前夕,智能生態產業鏈的建設與否對彩電廠商來說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