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LG電子和家電產品在國內市場銷售情況不容樂觀:前有空調的退市風潮,后又手機的關廠裁員寒流,中間則加載彩電產品業績的持續低迷。
作為全球最主要的綜合家電企業和電子廠商,LG的實力不容置疑。但是,在全球第三大家電和電子消費市場,國內市場的節節敗退卻不得不讓人對LG中國的經營策略提出質疑。12月初,LG大中華區新任總裁慎文范走馬上任。這個已經加盟LG27年之久,先后曾經擔任過LG電子家電公司的執行副總裁和CEO、LG印度分公司總經理、LG生活系統海外業務的總經理等職務的新帥,能改變LG中國業務低迷的命運嗎!
LG中國主績不佳,釀“退市”風
據中怡康的監測數據顯示:2012年1~6月份,LG空調在全國的市場零售量僅有2581套、市場零售量占比為0.04%。“退市已經成為LG空調在中國市場最好的出路”,針對LG空調業務的頹勢,國內著名家電專家“陸刃波”如此表示。雖然,LG自身對“退市”一說極力否認,并指出LG工程空調產品銷量依然不錯,但是這無法掩蓋LG民用空調在國內市場已經隱性退市的事實:沒有渠道、沒有貨源、沒有銷量,甚至連國家節能補貼也不考慮LG的所謂高端空調,這些市場事實比LG官方的表態更有說服力。
相比LG空調的瀕臨退市,LG冰箱和洗衣機業務已經算成績“斐然”了!
LG冰箱在國內已經屬于三線品牌,市場銷量排名無法與本土的海爾等強勢品牌比較,也與西門子外資高端等品牌差距甚遠,一直處于市場10名左右的位置徘徊。中怡康數據顯示,今年前10個月,LG冰箱市場零售量和零售額分別為1.26%、3.18%,分別下降1.27、2.22個百分點。LG洗衣機則業績較好,穩居市場第二正營末位。前十個月,LG洗衣機市場零售量、零售額分別為2.44%、3.94%,雖然分別下降1.41、1.91個百分點,但是依然好于冰箱的表現。LG中國的冰箱和洗衣機業務還不至于向空調一樣面臨退市危機,卻也已經不在具有行業性的領導力,處于邊緣品牌行列,而且市場份額呈現逐年下滑的態勢。
在白電產品銷售不佳的情況下,LG一貫擅長的手機和彩電業務,近年來也面臨巨大瓶頸。
2010年以來,國內手機市場在智能手機銷量快速攀升的背景下,市場格局發生了劇烈變化。其中,三星憑借智能產品的領先,在絕對銷量和銷售額上取得了市場的絕對領先地位。不過,其兄弟企業LG則表現與之正好相反。
“我們的產品在技術、屏幕等各個方面并不比三星的差,大家都是韓系手機,水平相當。” LG CNS戰略事業部客戶經理毛凱如此形容LG手機。但是,在三星蟬聯銷量冠軍寶座的同時,從11月底開始,LG手機業務在中國的多個辦事處陸續有員工接到裁員的通知,主要涉及銷售以及管理部門。據媒體預測LG裁員人數在千人以上。此前,LG還將北京手機研發部門與其位于青島、煙臺的手機生產工廠合并,原有的北京手機研發部門取消。實際上,LG手機現在已經成為三線品牌,不僅無法和三星、蘋果、聯想等巨頭在智能手機市場抗衡,即便小米、酷派等本土企業也已經是LG必須重視的對手——在智能手機黃金發展期,丟失了自己,這是對LG手機業務最好的形容。對于LG手機維持目前1%的份額,業已有些難度。
同時,作為全球第二大彩電企業、第二大液晶面板廠商,國內液晶面板市場最重要的供應商之一的LG,卻也在國內彩電市場頻頻吃“銷售閉門羹”。2012年,國內彩電市場日系品牌衰退加速。這本應成為LG這類非日系外資品牌提升份額的好計劃。但是,LG品牌市場份額的最高值亦難超過4%,最低至則只有1.6%,甚至一度跌出市場前十名。目前,LG國內彩電市場份額則維持在3%上下。就全年而言,LG2012年在華彩電銷量極可能不及2011年,這已經是其最近數年來的再次業績下滑。
LG在華業績表現,足以令這家身為全球第四大手機制造商、第二大彩電企業、最大的綜合白電集團之一的企業感到羞愧。守著全球第三大消費市場、第二大經濟體,卻不能分得一杯羹的現實,也令LG非常的“不甘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