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日企別做“最后的武士”
日本IT業陷入“囧”境。
索尼、松下、夏普、日立、東芝……都曾是赫赫有名的“日本制造”,在剛剛過去的2011年,它們每個身上都背負著數十億至百億美元的巨額虧損,IT日企幾乎全軍覆沒。
但這不算新聞,早在2003年,索尼、日立、松下、NEC、東芝5家公司的總利潤就已不敵三星;2008年,金融危機帶來的全球購買力銳減,直接刺痛了又炫又酷的日本數碼產品銷量,日本IT大廠那時就曾集體上演百億虧損大戲。
接下來的故事路人皆知。蘋果公司是半路殺出的“程咬金”,生生搶走移動終端的大片份額;微軟無心插柳的XBOX游戲機正威脅著日本游戲行業傳統霸主的地位;三星和LG確立起液晶面板市場的領導地位,這讓日產電視機再難笑傲江湖……
3年來,頑疾未愈。日企也曾紛紛轉型。索尼將自己的未來交到黃頭發藍眼睛的斯金格手里;日立不愿再玩消費電子,它的轉型目標是重電型企業;松下在大地震后的第二個月就宣布未來3年將裁員3.5萬人;日立與三菱合并成立的瑞薩在半導體芯片市場斗不過三星,松下、NEC、富士通等繼續加入戰團,圍攻三星……
這些轉型難稱得上成功。NEC的PC業務在被聯想收購后,大獲成功。楊元慶說,之前虧損的原因是,材料成本高和運營開銷大。分析師說,日本IT企業該學學日產汽車的鳳凰涅磐。
日本曾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也曾是尖端數碼科技的孕育池,但絕不是異化標準的溫床。日本的手機出了國,哪兒也不能用;日本的物聯網標準與歐美不同;就連索尼產品里的存儲槽都只能插進自家制式的記憶棒。
日本IT企業還將多難,大地震后,日本對全球精英的吸引力銳減,人才危機可能暫時還未顯現,卻其害致命。
是像“最后的武士”那樣堅守古老的武士道精神,還是迎來屬于IT日企的“明治維新”,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