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日本家電企業索尼、夏普紛紛發布了2011年第三季度財報。財報顯示,截止2011年12月底,兩家公司分別虧損21億美元和23億美元。而早先日本另一家家電企業松下也發布財報顯示虧損13.5億美元。日本彩電企業集體陷入巨虧困局。
日資彩電企業為何出現集體虧損
日資彩電企業為何會出現集體巨虧的局面呢?
在深度傳播機構家電分析師劉娟看來,2011年日本發生的大地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日本彩電廠商的盈利情況,但是日本彩電企業出現集體衰退,不是偶然因素,這是全行業的問題,“日本電器在全球的強勢地位正在開始下降,而這種趨勢日益加劇。”
首先,從全球大環境來看,受經濟危機影響,2011年市場對液晶電視的需求急劇下降,供大于求。
在日本彩電企業中,夏普是液晶的代名詞,其憑借液晶電視開始了第二春,變成了全球一流的彩電企業。夏普在日本的龜山、界市布局了多條液晶面板生產線,夏普的龜山屏在中國頗具知名度。然而過去一年全球金融危機導致液晶電視需求疲軟,使得液晶面板供應過剩,液晶面板價格大幅下滑,虧損波及整個面板產業,夏普也不能幸免。2月1日,夏普發布公告,在截至3月31日的本財年,凈虧損可能達到約合38億美元,這將是公司1912年成立以來的最低水平。
另外,日本也在面臨日元升值壓力。日元對美元和歐元匯率升值后,日本在歐美市場的出口將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同時受經濟危機影響,日本國內人工成本也在急劇增加。
在家電領域,日本是家電制造大國,但不是家電大國。相比已經剝離了制造環節而單純依靠品牌和技術來獲取豐厚利潤的家電大國美國而言,日本家電行業在制造環節的利潤依然很豐厚。然而受經濟危機影響,以及人工成本的增加,日本家電在制造環節的利潤正在被壓縮。不得已,日本開始將制造環節外包,并將一些液晶電視高代生產線轉移到中國和一些東南亞國家去。
目前,日資企業中松下公司在電視機業務方面的外包比例為10%,而其預期目標是在幾年內提高到30%~40%。而在2011年度,索尼液晶電視也曾表示委外代工比重將從2010年的50%擴大到75%
日資企業的虧損不僅與大環境有關,也與個別企業的戰略失誤有關。比如松下在電視發展上秉承的等離子戰略。
此前,雖然松下總裁大坪文雄認為,“全世界的企業都一窩蜂地涌入了平板制造業,這壓低了面板價格,導致我們無法應用我們的技術優勢。”但一些專家卻表示,松下把重心放在更昂貴的等離子技術而非LCD技術上,這個決定才是造成大麻煩的根本原因。
松下在等離子電視的推廣過程中,死守技術壟斷,卻沒有聯合索尼等公司一同搞等離子產業,結果導致幾乎所有的電視廠商都不跟進等離子電視發展,而轉向了液晶電視的開發。可以說松下在等離子電視發展上市孤軍作戰,在講求營銷的現代社會大環境下,松下勢必會勢單力孤。
日前,松下已經發布消息稱,將發展等離子電視視為公司錯誤的決策,雖然松下2012年不會全面退出等離子市場,但未來旗下液晶銷售將超越等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