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動態對比度技術
動態對比度是我們最先接觸到通過IC電路來進行控制的技術之一。對于液晶面板而言,其響應時間和原生對比度都是固定的,而動態對比度的原理則是IC芯片會檢測畫面的內容,若當其發現畫面大部分影像為黑色時,其會自動發出指令,讓背光源降低亮度,這樣就可以大大降低屏幕此時的亮度,在最高亮度保持不變的情況下將此時對比度的比值提升到10000:1以上,我們通常將這個比值稱作“動態對比度”。而采用LED背光源后,動態對比度的比值都能達到1000萬:1以上。
采用LED背光源后,動態對比度數值可以輕松達到10萬:1以上
而隨著LED背光源技術的盛行,市面上液晶顯示器動態對比度的比值再一次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從之前的10000:1迅速提升到10萬:1甚至1000萬:1。動態對比度比值的提升能夠有效增加畫面的層次感,并且能夠減緩顯示器在全黑色畫面下的漏光現象,因此對消費者而言也有改善畫質的作用。
不過當動態對比度并不一定是數值越高越好,當其數值已經高達一定程度之后,其對畫面的改善已經不再像1000:1到10000:1那么明顯,因此其數值繼續上調的意義已經不大,因此現在盡管有顯示器廠商推出了動態對比度高達1億:1的的機型,但也沒有將這個特性當作最大的賣點來進行宣傳。
● 插幀技術大行其道
早在2006年,由于液晶顯示器存在響應時間拖尾的現象,因此很多廠商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通過從IC芯片入手,推出了不少解決方案。最開始是明基推出的“插黑”技術,隨后其他廠商也采用了類似的技術,盡管名稱和細節有所不同,但基本原理大致相當。
最開始顯示器廠商所采用的Over Driving技術
事實上早在明基“插黑”之前,顯示器廠商采用的是Over Driving技術,它的原理是IC芯片強行向液晶面板兩端增加電壓來加速液晶分子的偏轉,從而起到降低響應時間的作用,但這種做法不會從根本上消除拖尾現象,反而會由于加壓控制不當而產生類似白色殘影等諸多副作用,因此該技術并沒能得到很好的推廣與應用。
明基顯示器所采用的“插黑”技術
明基的“插黑”技術將解決LCD顯示動態畫面時同時產生的拖影問題,實現這樣的目的要分兩步走,第一步是降低灰階響應時間,第二步是消除穩態式顯示方式對平滑邊緣的影響。利用在兩幀畫面間插入黑色畫面的方式,將有效的解決拖影的影響。
由于液晶顯示器采用穩態式顯示的方式(顯示的要素,比如背光燈源在開啟后始終顯示在某一個水平,除非關閉,其間并不因為畫面的變化而有所變化),而人類的眼睛在看動態畫面時,對大腦傳送的訊號是自動對亮度狀況做的積分,因此即使液晶顯示器的響應時間為0ms,還是會看到殘影,因此“插黑”技術模擬的是CRT顯示器的脈沖式顯示方式,這樣就可以有效解決殘影的現象。
現在的顯示器廠商采用插入計算幀的形式
不過并不是每個圖像都是由黑色為主體像素來顯示器的,因此單單僅插入黑幀顯然還不夠,因此現在不少顯示器和電視廠商插入的幀為計算幀,即IC芯片根據兩幀的畫面來計算出一幀的元素,讓其擁有更好的過渡性,而其目的和大概原理與“插黑”技術類似,只是插入的幀畫面有所不同。可以看到根據用戶實際需求的不同,在液晶面板參數固定的情況下顯示器廠商也可以通過后期的IC芯片技術來進行不同的調校和改進,滿足用戶更多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