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寸”營銷意義更大
“花差不多的錢,擁有更為廣闊的視野”、“視界大一寸,視野大不同”……在家電賣場,這樣的廣告語是企業對新尺寸產品的宣傳主基調。
記者對比發現,“大一寸”的產品比傳統規格產品的價格要高出幾百元。如在京東商城上,43英寸的TCLL43E5010E全高清LED、超級藍光、互聯網、超窄邊電視售價3599元;42英寸海信LED42K200藍光高清解碼窄邊節能LED電視售價3399。李秋偉介紹說,根據奧維咨詢的統計,目前市場上39英寸整機產品的價格比37英寸平均高出300元,43英寸產品與42英寸產品的價格差為650元,48英寸產品價格則比47英寸產品貴450元!安孰娮钪饕某杀揪褪敲姘,面板尺寸擴大,價格也會有所提升。”李秋偉解釋說,切割工藝水平的提升,使得新增尺寸的面板在切割時的成本與相鄰尺寸并無明顯變化,但由于目前43英寸還不是經濟切割尺寸,所以這一尺寸的產品與常規尺寸產品的價格差是最高的。
此外,再加上新開模具、板材等費用,就產生了最終市場上的價格差距。
那么,這多出來的1英寸真能為消費者帶來更為廣闊的視野嗎?“其實這更多的是一種心理感受!眹覐V播電視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整機室主任李劍表示,消費者肉眼觀察對于增大的尺寸并不會有明顯的感覺,但是在購買產品時,消費者大多會愿意付出不多的成本購買更大的產品。
李秋偉也表示,增加尺寸這種做法在企業推出的初期會引來消費者的關注,但經過調查發現,小屏幕產品增加尺寸的感覺會較為明顯,越大尺寸電視機屏幕增加一兩英寸,消費者能感受到的變化并不強烈!啊笠淮纭某叽绮呗缘耐瞥鍪歉鞔蠹译姀S家與平板供應商為了實現競爭差異化而做出的市場調整!彼治稣f。
有業內專家指出,彩電行業歷來以概念推動市場,但企業力推的“智能”和“云”概念在短期內還難以獲得消費者認可,3D電視則受制于節目源,發展也難有突破,因此企業亟須尋找新的市場突破點。同時,上游面板廠商的境遇也很尷尬。至2011年10月,液晶面板價格出現連續18個月的下滑,雖然在隨后兩個月價格基本穩定,但也已趨近成本價。而在眾多液晶面板廠商看來,液晶面板全行業的調整可能在2012年上半年出現。因此,通過新尺寸的推出可減少面板制作的廢棄材料,并且通過材料的增加,增加面板的售價,進而減少虧損。
規格分散導致成本難降
“與CRT電視、等離子電視的屏幕尺寸每隔四五英寸就有明確的規格不同,目前銷售的液晶電視屏幕尺寸幾乎每隔一兩英寸就會有一個規格的產品。”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副秘書長郝亞斌表示。記者調查發現,20英寸以上的尺寸規格目前已經多達15種,分別為24、26、32、37、39、40、42、43、46、47、48、50、52、55、65英寸。
郝亞斌認為,市場上新增的尺寸規格雖然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加豐富的選擇,但是產品規格過于分散也會造成整個產業鏈資源的浪費。因為對于液晶電視整機廠商來說,這需要開發多個近似尺寸的液晶電視模具及其他配套設備及配件,這不但增加了開發成本,還增加了產品的管理成本,浪費企業資源。對于液晶屏等上游供應商而言,由于液晶屏的接口不統一,使屏的開發沒有統一的標準,也無法降低液晶屏的成本,從而帶來整個產業鏈資源的浪費。
李秋偉認為,對行業來說,新尺寸規格的市場導入加大了市場相鄰尺寸產品之間的價格對比與價格競爭,易導致市場主流尺寸產品市場份額的下降,進而影響品牌廠商對市場的總體判斷和后期的資源投入方向。因此,新尺寸規格產品的上市也有可能對行業形成一種誤導,“這些浪費最后都會反映到市場的價格上,當一種規格的產品銷售不能達到一定的規模,其價格就不能進一步降低!
其實,在平板電視市場啟動初期,液晶電視的尺寸也曾出現如此亂象。不僅尺寸繁多,屏幕的長寬比例也有不同,如有的小屏幕是采用4∶3的比例標準,而大屏幕則是16∶9的。為了規范市場,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聯合國際半導體設備與材料協會推出了《彩色電視機用液晶顯示屏主流尺寸規范》,給出了彩色電視用液晶顯示屏的推薦性選用尺寸。此后,產品規格逐漸集中。
李秋偉認為,今后市場上尺寸規格仍然會重復這一過程,那些切割更為經濟,同時消費者也更愿意購買的尺寸規格將保留下來,而其余尺寸規格則將逐步淘汰。
那么,尺寸的淘汰是否會影響到產品的售后服務呢?郝亞斌認為,由于目前企業對服務的高度重視,產品的售貨服務還是有保證的。但是,其產品維修,特別是主要零配件更換的成本則有可能會居高不下。
據透露,《彩色電視機用液晶顯示屏主流尺寸規范》修訂工作已提上日程。郝亞斌表示,希望通過新標準的出臺,引導企業合理供給產品,消費者的選擇也更加科學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