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離子衰落
源于技術壟斷和市場選擇
要回答等離子電視將來是否還有出路,首先讓我們來回顧一下等離子電視在與液晶電視的較量中為何會敗下陣來。
據了解,在CRT電視向平板電視過渡的過程中,等離子電視和液晶電視幾乎是同時出現的。只不過早期等離子電視有著較高的技術門檻,而液晶電視的技術門檻較低。出于技術保護的考慮,松下在技術上采取了壟斷舉措,造成很多想涉足等離子電視領域的國內彩電整機廠商被拒之門外。由于液晶電視技術門檻低,廠商紛紛投向了液晶電視。而當市場選擇了液晶電視后,等離子電視廠商在與液晶電視廠商的競爭中,份額越來越小。最終迫于規模上不去的成本壓力,日資企業中索尼也放棄了等離子業務。而在國內電視廠商中,只有長虹這一根獨苗依然死守等離子不放。然而,近幾年國內長虹彩電的業績在眾多整機廠商中并不理想。業內研究人士曾經批評長虹,認為其死守等離子屬于戰略失誤,在當初等離子與液晶電視競爭不明朗的情況下,長虹應該雙管齊下才更保險。
回顧等離子電視與液晶電視的發展歷史我們發現,等離子電視之所以會在競爭中敗下陣來,一是由于技術壟斷,沒有更多的企業跟進;二是市場選擇,規模上不去導致成本過高。
等離子競爭平穩市場理性回歸
等離子電視是否沒有出路了呢?也不盡然。我們看到,雖然目前平板電視中液晶電視已經成為主流趨勢,但是各電視整機廠商又都沒有放棄等離子,等離子或多或少在企業中都占有一定比例。
2010年,由于液晶電視行業競爭惡化,絕大多數彩電企業將全部競爭砝碼都壓在了液晶電視上,因此等離子電視的市場競爭相對平穩很多。
2010年年底,在等離子電視市場銷聲匿跡數年之久的海信突然重新回歸等離子陣營,并將等離子電視作為其2011年元旦、春節促銷旺季的主打產品之一。與此同時,三星也于2010年高調重返中國等離子電視市場,并推出了一系列產品,使得三星等離子電視銷量大幅增長。
對于這一現象,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陸刃波曾經指出,按照中國彩電行業的市場規律,當很多企業集中回歸等離子市場時,這一產業的利潤率也會迅速降低,但關鍵是中國彩電產業必須與國際接軌,回到等離子與液晶兩大陣營基本對等的位置,而以前液晶電視基本壟斷市場的局面肯定是不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