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家電的越來越智能化,人們對智能家電的要求也有了從粗到細的轉變,除去智能冰箱、智能洗衣機和智能空調外,智能電視在電視市場的滲透率也急劇攀升,在彩電企業的進一步開拓下,智能電視的優勢變得明顯,就連IT企業也瞄準了智能電視市場,利用自身優勢,想從傳統彩電市場里分得一杯羹,傳統電視市場競爭更加激烈。
面對這一復雜的市場格局,國產彩電企業該如何應對?筆者認為,國產彩電企業想要穩步發展,仍需踏實腳步,在質量、面板技術和應用程序這幾方面不斷創新,擁有自己的特色競爭力,以促進企業持續穩健發展。
從目前全球彩電市場的情況來看,中國仍是全球最大的電視機制造市場。據中國電子商會消費電子產品調查辦公室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電視品牌在國內市場的占有率已達到70%——這是國內彩電業一直引以為傲的數據,國產彩電企業之所以能在國內市場占據70%的份額,主要依靠三點優勢:一為本土優勢,說得通俗一些就是國產電視更接地氣;二是價格優勢,國產電視生產的產品主要投放于國內市場,在三四級市場效果明顯;第三就是售后的分布,國內大部分彩電企業都有自己的售后維修點,分布于我國大部分城市,且售后服務也比較完善。
智能化概念的普及,給了國產電視一個新的機遇,同時,日資家電巨頭企業多年虧損,致使其在智能電視戰略領域回縮,這也給國產品牌騰出了更多的國際市場空間。但還有一些外資品牌如三星、LG的進入,以及傳統IT巨頭蘋果、谷歌、聯想的加入,均使得中國彩電業面臨嚴峻形勢。想要從中找到突破,就得真正從技術研發和內容應用布局下功夫,才是中國彩電企業站穩腳跟,與三星、LG、松下、夏普等搶占市場的根本。
為了與外資品牌競爭,國產彩電品牌打起價格戰,企圖通過薄利多銷來保住自己的總利潤。但是,價格戰的惡性循環一旦形成,后果遠不是國產品牌所能控制的,只有擁有核心技術才能占據高地,在競爭中獲有一席之地。雖然日立、三洋、夏普和松下等日系家電企業紛紛沒落,但在全球彩電市場里三星、LG、索尼等外資品牌任然坐擁全球彩電市場的半壁江山,要改變這一格局,使國產彩電企業在全球范圍內打響品牌大放異彩,占有更多的市場份額,就必須改變現狀,做好基礎建設,完善產業鏈,尋求差異化創新,突破外圍。有實力的家電企業一定要走出去,不僅要在全球家電市場輸出家電產品,還要輸出品牌,扭轉中國家電企業在全球的形象,塑造一個有價值的品牌符號。
就目前彩電業發展的整體態勢來看,2012年或許將會是一個分水嶺。雖然OLED電視不止一次的出現在人們的眼前,但就目前情況來看,3D、智能、云電視將會成為彩電市場未來的主流方向,它們可能決定未來全球彩電格局。那么,率先占據行業領先地位的企業必將讓消費者形成深刻的品牌認識,在未來才具有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