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智能電視,是指像智能手機一樣,具有全開放式平臺,搭載了操作系統,可以由用戶自行安裝和卸載軟件、游戲等第三方服務商提供的程序,通過此類程序來不斷對彩電的功能進行擴充,并可以通過網線、無線網絡來實現上網沖浪的這樣一類彩電的總稱。此乃百度對智能電視的定義。
要說在這個處處布滿高科技的年代,智能電視的出現是必然的,畢竟只有順應歷史的發展才能更好地生存下去,各大廠商又怎會不明白這個道理,但是智能電視的出現,又能不能被廣大消費者笑納呢?話說凡事都有兩面性,新事物的出現,自然要經歷一番雷雨,用這句話來形容智能電視的現狀那是再恰當不過了。
目前智能電視的到來,順應了電視機“高清化”、“網絡化”、“智能化”的趨勢。當PC早就智能化,手機和平板也在大面積智能化的情況下,TV這一塊屏幕不會逃過IT巨頭的法眼,一定也會走向智能化。這就給了國內平板電視巨頭當頭一棒,不發展,就會被淘汰;發展,本身的技術問題難以克服。畢竟,國內的電視處理技術總體來說還是及不上外資品牌。
但是恐懼就會產生動力。中國智能電視行業的恐懼來自兩個方面,一是傳統電視業的整體產品模式難以滿足市場的新興消費傾向;第二就是以蘋果、谷歌電視技術為代表的超前產品概念,正在不斷博取用戶和市場相對更多的信任導向。
在這兩難的境地,國內電視品牌不得不崛起,努力打拼自己的智能電視之路:
“對智能電視的未來增長,我們已做好長跑的準備。”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移動互聯及數字家庭業務集團總裁劉軍此前對記者表示,在最近一兩年智能電視的市場仍處于培育階段。
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也對記者稱,盡管三網融合是大勢所趨,但在目前的條件下,政策壁壘依然是智能電視發展的障礙。全國“兩會”期間,李東生就呼吁,國家應當出臺更開放的產業政策鼓勵云電視的發展,廣電系統不應把智能電視管得過死。實際上之前,傳統的電視廠商在智能電視領域曾做過嘗試,砸下巨額研發及市場投入費用提升自己在視頻內容方面的話語權,當時TCL的MiTV互聯網電視、創維的酷開互聯網電視、海爾的摩卡電視等都具備有在線電影點播功能,但廣電的一紙禁令讓傳統電視商涉足內容的夢想暫時化為泡影,互聯網的各種內容如何順利的通過電視輸出,如何解決各種內容播放的牌照問題,擺在了各大廠商面前。
除了政策方面,國內智能電視的平臺滯后恐怕也成為產業發展的難題。喬布斯通過打造他的iOS系統以及蘋果商店,使智能手機風靡全球,而就國內的廠商而言,開發平臺、整合系統,盡管各家也在向這個方向而努力,但就目前情況而言,我們并未看到有什么亮點,且巨大的研發費用也讓各廠商有點吃不消。
去年5月TCL、海信和長虹成立聯盟,圍繞智能終端產業鏈的相關技術也服務等進行聯合開發,TCL集團的董事長李東生曾對記者坦承,智能電視的系統、產業鏈等研發費用巨大,一家公司難以勝任,需要大家“抱團”。
對此各大網站,論壇的網友們也眾說紛紜,有叫好,也有質疑,主要的疑問可歸結為以下四點。
現如今市面上智能電視大多數采用Android操作系統,Android是針對移動終端推出的操作系統,如果要在電視平臺上應用,就需要進行移植,然而因為針對性問題,如果要讓Android系統完美支持平板電視這種產品形態還有一定難度。
其次,由于 Android 最初是為手機開發的,在其平臺上運行的程序也均是針對小尺寸設備而開發,而平板電視作為大尺寸的家庭設備,需要支持高清、全高清分辨率,這和移動電話的小屏幕不盡相同,消費者無法容忍丟幀或視頻壓縮失真,他們期望在數字家庭設備上實現全面的高清視頻質量,這恐怕不是將應用程序簡單移植調試就能解決的。
再次,用戶與數字家庭設備的互動方式與他們和手機的互動方式完全不同,在數字家庭中多個用戶在同一個房間觀看相同的節目,是一對多的體驗,而且是通過遙控器實現的。手機是一個“一對一”的用戶體驗,觸摸屏和鍵盤都是用來使用設備的工具。如何解決因互動方式不同而產生的操作障礙也是一大問題。
最后,就是遙控器的操作問題。Android畢竟是智能操作系統,操作復雜,這并不是僅憑一個老舊的電視遙控器就能實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