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中央財政撥款265億支持節能家電在平板電視界一石激起千層浪,而這之前,智能云電視行業標準2.0的頒布也引起了不小的轟動,總之,上周的平板電視市場并不平靜,下面我們來詳細的了解一下。
中國液晶危情論
最近,日韓面板企業很忙。一邊是韓國三星、LG力推OLED,又將各自在中國的高世代液晶面板線項目先后正式開工;一邊是日本的索尼與松下聯合研發OLED,夏普聯盟臺灣鴻海。一時間OLED將要取代液晶面板的消息不脛而走,使得國內人心惶惶。
實際上,全球面板業一直是日、韓和中國臺灣三足鼎立的格局。液晶電視問世之初,中國彩電行業備受缺芯少屏的困擾。近年來,在國家政策的扶持下,中國面板顯示產業經歷了從無到有的過程。近兩年發展也明顯提速,雖然作為本土面板業的代表企業,京東方在主業方面還處于尚未盈利的階段,但張宇直言:“再給中國面板業三年時間。”電子視像協會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人士指出,中國的面板產業發展迅速,在不斷的模仿和跟進中,中國面板產業逐漸壯大,目前已經開始進行技術和產品創新,未來可與韓國企業比肩。
張宇介紹,目前京東方在鄂爾多斯投建的5.5代AMOLED生產線項目今年年底廠房將封頂,而目前北京8.5代線項目也正在做技術改造,部分生產線將改造成OLED面板生產線。
隨著京東方、華星光電投產,以及LGD廣州、三星蘇州項目重新啟動,中國高世代液晶面板項目驟增。業界擔憂,兩三年后OLED電視大規模上市,這些液晶項目怎么辦?謝勤益認為,“OLED真正對液晶電視構成威脅至少要6~7年。”
依筆者看,雖然三星、LG、索尼都分別要上大尺寸OLED生產線,但是今年三星、LG都只是試產,且55英寸OLED電視的價格是同尺寸液晶電視的4倍。而液晶技術仍在不斷進步,推出4K(3860×2160)高清晰度的面板。因此,OLED要一下子取代液晶難度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