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云電視大舉上市,熱銷之際,國內彩電市場重量級品牌,海信突然提出“沒有云電視”,只有智能電視的概念,引起業界關于云電視的“真假”之辯!
“云”的概念最早來自于網絡領域,是一種IT技術,是網絡通信技術與計算機計算技術融合的產物。其發展過程與網格計算(Grid Computing )、分布式計算(DistributedComputing)、并行計算(Parallel Computing)、效用計算(Utility Computing)、網絡存儲(Network Storage Technologies)、虛擬化(Virtualization)、負載均衡(Load Balance)等傳統計算機技術極為緊密。云計算可以認為包括以下幾個層次的服務:基礎設施即服務(IaaS),平臺即服務(PaaS)和軟件即服務(SaaS)。我國已經把“云計算”作為重大基礎設施來發展,幾個主要的一二線城市都提出了云計算中心的概念。
如果用通俗的語言將,云計算可以作如下比喻:傳統的計算機技術可以看成是每家每戶都有一個發電站,電燈、看電視各家發各家的電,互不相關;云計算,大家共有一個發電站,通過電力線網絡為各家供電。這樣做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公用的發電站效率高、環保、易于管理、安全性更好,同時能夠提供更強大的電力保障。云計算的本質,就是將分散的計算和存儲服務器集合起來,共同提供強大的計算能力和存儲能力,并依賴高速的互聯網通信為消費者和各種客戶服務。
因此,談到”云”至少包括了基礎的網絡通信、計算機技術、相應的軟件計算技術、負載管理技術、協同計算、網格計算等技術,是一個綜合性的技術門類:如果一個企業或者單位,要獨立建設一個云體系,至少需要千億級別的資金投入和數年的時間投入(事實上,全球范圍內還沒有一家企業有能力提供云計算所需要的所有技術和產品)——效益大、投資更大的特點使得,各國政府都將云計算和云本身作為一種公共社會資源、社會基礎設施來規劃管理。
對于普通的用戶,云計算的最大好處是:終端產品變得簡潔,應用變得簡單——不用安裝復雜的客戶端程序(您需要的只是一個簡單的展示與操作界面),所有程序規則都在服務器(云)上;您也不用在本地存儲數據(數據也在服務器上);同時您的個人設置也保存在服務器上:這樣做的好處是,無論應用者更換到怎樣的終端設備,都不需要重新做復雜的設置,只需要一個固定的授權賬號,就可以享用“已經習慣了”的各種網絡和計算服務。云計算實際上是跨平臺計算應用的基礎。例如,廣泛使用的聊天工具QQ的好友信息存儲,實際上就是“云存儲”。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云計算基本上與計算機、網絡、軟件、數據四個因素有關系。云電視應用的云計算也不例外。也就是說,“云”與傳統TV功能并沒有任何關系,相反地“云”則與現在新興電視的智能功能、智能計算、可以安裝軟件、可以上網等功能有緊密關系!能夠進入“云端”獲得各種云服務的產品,一定是一個可以自由聯網、自主安裝各種程序的“智能”計算設備。也就是說,云電視一定是“智能電視”。
如果一臺智能電視接入了“云端”服務:無論是數據型、計算型,還是智慧咨詢型的云服務,都意味著這臺產品現在就是一個“云”產品。但是,如果這臺電視機,只是在使用普通電視功能,根本沒有上網,也就談不上是不是“云電視”。新興的電視機,作為一種智能終端,可以自主選擇是否接入“云”服務系統,而不是必須是這樣的產品、或者那樣的茶品。
事實上,云技術的絕大部分都與終端設備沒有任何關系:雖然云技術和云概念是本世紀才提出的,但是上世紀生產的計算機產品同樣能成為“云”的一員,任何的智慧型聯網終端(無論其設計制造時間是在云概念誕生之前、還是之后)都可以自由享受“云服務”——這種兼容的特性,也是“云”技術的最本質要求之一——從這個概念上將,海信提出沒有云電視只有智能電視的觀點,就頗具科學性:因為對于“云”技術而言,并不要求終端設備具有“特殊的”設計和功能。對于終端設備,云技術更像是一種應用,也就是“基礎設施即服務(IaaS),平臺即服務(PaaS)和軟件即服務(SaaS)”的概念。所以可以說,一臺智能電視,在應用云服務的時候,就是云電視;如果他沒有接入云服務,他就不是云電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