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電視的新潮流
在OTT TV、智能手機及社交電視等在內的新名詞層出不窮的同時,我們不得不思考,未來電視的潮流究竟會向什么方向發展?
如果說國內OTT TV是互聯網電視(Internet TV)概念的演進,那么國際上的OTT TV的概念則更廣泛,特別是其智能電視則是其“允許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在任何設備上訪問服務”的提法,更說明了這一點。并且,國外的OTT TV實際上涵蓋了智能電視及社交電視等概念。
顯然,國內的OTT TV業務受到了廣電系統的政策保護,加上商業模式尚未定型,致使國內不同行業對OTT的發展出前景有一定爭議。然而,國外的主要OTT TV業務提供商(如Netflix及Hulu等)卻幾乎一致看好。Hulu的CEO基拉爾和Netflix的CEO哈斯廷斯都認為OTT TV前景不容置疑。
ITMedia Consulting于2012年4月發布的“The Internet Era of TV”報告稱,在新的TV生態系統中,OTT TV代表了對增長的內容消費和選擇需求的答案,用戶想把正在觀看的東西與在線應用進行整合,想與朋友們分享經歷,經常會同時使用第二個屏幕設備。我想后者正是社交電視的概念,而相關數據表明,在電視節目播放之前、當中及之后都有相當多的分享出現在社交網絡上。
ITMedia Consulting的報告還指出,現在的市場還處于新興階段,盡管存在不確定的經濟框架,但OTT的收入有望到2015年達到19億歐元,看增長率為53%。
談到“未來電視”,正好Dijit Media創始人杰里米·托曼(Jeremy Toeman)在TechCrunch發表文章,稱有5個過度炒作的“未來電視”概念,它們分別是:第一,電視的未來和語音控制和手勢有關;第二,電視的未來就是社交電視;第三,電視的未來就是淘汰有線電視;第四,電視的未來就是應用;第五,我們熟悉的電視行業會消亡。他后三條觀點也許會讓傳統電視及有線電視行業放松了一少,但其對前兩條觀點的反對值得思考。
談到“電視的未來”,恰好Informa最近也出了一份報告。其中提到云電視有潛力解決付費電視的幾個最大挑戰:一是多屏設備的挑戰,二是OTT的威脅,三是技術層面的挑戰,四是設備成本的挑戰。報告還指出,運營商在處理智能電視的融合時有三條策略:一是基于網關,二是擁抱OTT,三是智能電視的選擇權(如通過Hybrid TV機頂盒在提供IPTV的同時提供OTT服務)。該報告還提出了社交電視三條發展策略:一是要與社交媒體伙伴建立關系,二是要與觀眾建立社交關系,三是建立相關的社交廣告模式。
總之,OTT TV、智能電視、云電視及社交電視的確是其中最受關注的幾個概念。其中,OTT TV是一個更廣泛的概念,也正成為潮流,而智能電視則正向OTT TV融合,社交電視則是今后觀看電視的一種伴隨習慣,其促使電視與社交媒體結合不斷緊密,而云電視則是所有這些新型電視的基本支撐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