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目共睹,中國正處于兩股潮流的交匯點上:一股潮流是高科技產業從IT向著ICT(信息通信技術)產業發展洶涌澎湃;另一股潮流是中國經濟發展蓬勃向上。兩大發展潮流在同一時空融匯,孕育而生中國ICT產業跨越式發展的重大機遇。
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絕不僅僅體現在經濟總量與經濟地位的提升。我們更直接的感受是,經濟增長所創造的巨大市場需求,目前中國在手機、互聯網及有線電視的用戶數上均居全球第一,也是名副其實的世界第一大汽車市場。正是日益龐大的新興市場為中國的移動互聯網及物聯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創新空間與發展前景。
然而,良機稍縱即逝。前所未有的產業發展機遇應以前所未有的方式來把握,我對此的認知是,通過協同創新方式才能實現中國ICT產業超常規跨越。而且,我認為中國ICT產業的協同創新應從模式與機制兩個維度開展同步探索。從微觀角度講,我們要從具體的合作項目上探索協同創新模式。從宏觀角度講,我們也應構建官產學研用各界協同創新有效機制。
在我看來,“協同創新”就是把“創新”與“合作”高效地結合起來,通過“合作”實現“創新”,利用“創新”推動“合作”。我曾經提出過一個“創新的IQ與合作的EQ”的概念,而兩者合二為一的最高境界就是實現產業的協同創新。如果能夠營造一個協同創新的合作氛圍,就能夠大幅提升產業鏈合作各方的整體創新水平。
在新形勢產生的新階段中,英特爾中國研究院必然確立自己的新坐標。1998年5月,英特爾公司創立中國研究中心。2009年9月,英特爾中國研究中心升格為英特爾中國研究院,成為英特爾全球五大創新中樞之一,這一量級變化意味著一種戰略性轉變。在此之前,英特爾中國研究中心主要側重于將英特爾的研發成果轉化為中國本土市場的應用式開發;從今往后,英特爾中國研究院將致力于中國本土的協同創新,并使中國的創新成果產生并發揮全球影響力。
在當前,英特爾中國研究院的口號是“立足中國,貢獻中國”。這絕不是一句漂亮的宣傳,而是設身處地的務實策略,是英特爾全球研發戰略的有機組成部分。只有立足并滿足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新興市場,英特爾中國研究院才有安身立命之本。只有匯聚中國一流創新人才,以協同創新機制聚合并激發他們的創新能力,著手于中國本地化的自主創新,著眼于世界級水平的全球化協同創新成果。
我已經注意到,就當今全球ICT產業格局而言,中國從政府到產業都表示在技術創新方面不再亦步亦趨,而是努力形成與世界“同臺競爭,同步發展”的態勢。我還強烈感受到,正是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中國產業界更為注重全球信息技術發展的新趨勢,更為強調在開放狀態下的國際間技術合作,更為著力于通過協同創新實現自主創新。這“三個更為”的態勢將使英特爾中國研究院更有可為。正因如此,我們與中國產業界的協同創新從傳統的互聯網領域,擴展到移動互聯網領域,延伸到物聯網領域。這不僅僅是正在計劃中,而是正在行動中,并且已在初見成效中。
在兩大潮流交匯點上創造出多重結合點。英特爾今年在中國智能手機上有兩項突出的協同創新成果,一項是基于凌動處理器的聯想K800智能手機,另一項是與中興通訊共同推出基于英特爾芯片的高性價比智能手機。
英特爾與中國ICT產業的協同創新領域,既包括智能手機和智能電視等新興設備,也包括實現系統間的無線互聯及系統后端的云計算,這些都是中國市場所急需的、也是中國產業界具有優勢的領域。英特爾正在多管齊下地與中國企業合作,并將遵循英特爾全球研發的戰略思維:將一個新興市場的創新成果推廣到全球市場的普及應用,從中國應用走向全球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