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不給力,2012彩電業或進入洗牌期
雖然奧運會影響甚大,廠商也是新品頻出,但平板電視市場卻并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么樂觀。日前海信集團董事長周厚健公開向業界直言“十年后中國電視品牌不超過三個”。——此番表態更多的被認為是作為國內連續九年銷量領先的彩電企業,海信自我警醒的“危機感”。畢竟,如果市場大幅度洗牌,也是海信這等“強者”留下來的機會多。
不過,更多的分析認為周厚健的擔憂正在加速成為現實。
據報道今年上半年國內彩電市場處于“庫存積壓”增長階段,今年1-4月份彩電零售市場銷量下降13%。而與此同時的是,1~4月,電視產量保持增長,同比增長17.6%,達到 3923.5萬臺;另據《2012年1-6月份中國平板電視城市消費者需求狀況調研報告》顯示:2012年1-5月份中國彩電產量4865.9萬臺,同比去年增長18.2%。對于國內市場,據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與奧維咨詢聯合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國內彩電市場雖然銷量和銷售額均表現為下滑,但是銷售額下滑更厲害: 2012年一季度,內銷彩電零售規模852萬臺,同比下降18.6%;零售額297億元,同比下降24.5%。——銷售額下降高于銷量下降近四分之一,銷售均價下降達5%。
雖然2012年6月,國家緊急推出了新的“節能補貼”手段,但是整體力度依然小于08年金融危機之后的刺激政策。同時,在國內彩電市場飽和度已經較高、整體經濟低迷、此前刺激政策市場透支作用逐漸顯現的背景下,新的節能補貼政策呈現出見效緩慢和成效較淺的作用。研究也認為,國家現有的這一政策對于彩電企業保產能、保就業的意義要大于給消費者帶來的實惠。
國內彩電企業需要在2012年面對的風險,還來自于平板彩電產品自身市場結構的調整。例如,三星在年初就已提出淘汰非LED產品的目標,以及智能產品過半的計劃。國內彩電企業海信、創維等也擁有類似的目標:雖然時間進度節點落后于三星十個月以上。
綜合表明,無論國內國外市場,國內彩電產業都表現出了產能和產量增長與銷售價格下降的矛盾,其中國內市場還表現出銷量和均價雙下降與產量提升的矛盾。藉此分析來看,如果這一狀況不得改善,國內彩電企業將面臨虧損、減產等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