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家人圍坐在一臺電視機前收看連續劇的場景,已經成為上個世紀可待追憶的似水年華了。艾瑞咨詢最新調查顯示,近4年來中國大城市電視開機率逐年下降:北京地區僅為30%,上海跌至27%以下。這意味著那些被戲稱為“沙發土豆”的熱心電視觀眾—拿著搖控器蜷在沙發上跟著電視節目轉的消費者們正在加速流失。
就是這樣一個失寵于消費者的大家伙,偏偏正得寵于各大企業,無論是性感的蘋果、谷歌、騰訊、三星,還是幾乎被人遺忘的中國彩電廠家們,它們對電視的態度都異常堅定:它仍然將會是消費者客廳的中心。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NPDDisplaySearch預測,全球智能電視出貨量有望在2015年超過1.3億臺,約占市場上平板電視數量的一半;而中國智能電視市場規模將從2010年的5000萬美元增長到2016年的13.8億美元,收入增長27倍,智能電視用戶數將過億。海信電器總經理劉洪新預測,到今年年底,智能電視在中國市場如果做得好,市場占有率能超過50%。
這真的成了一個悖論:使用者數量走低,市場卻在走高。企業推高市場的目的究竟是什么?答案是,隨著云計算的不斷探索,電視能輕而易舉實現與PC、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的互聯互通。看看他們的設計吧:你在手機上下載了一本有趣的兒童讀物,想把它分享給你的寶寶,現在電視機就可以聲情并茂地講給他;你在地鐵上用平板電腦看了一半的《廣告狂人》,打開電視就能接著看;你也不必為去哪打一場網球犯愁了,你和朋友站在電視機前,比賽開始了。
拋開電視的基本功能,消費者看到的是一塊無異于PC、平板電腦、手機的大屏。而當互聯網將上述設備一一改造后,這塊屏變得意義非凡—它是最后也是最大一塊,最有可能成為PC、手機、平板電腦等多個平臺的集中控制中心。
而且,如果這種具備操作系統的電視發展,能像移動互聯網風暴中智能手機取代傳統手機的速度一樣迅捷,那么基于電視平臺,必將引發游戲、社交、教育、購物等各個領域的應用開發者再一次大爆炸。
就像喬布斯所設想的那樣:“希望創建一款完全易用的整合電視,能夠與用戶的所有設備和iCloud無縫同步,擁有最簡單的用戶界面。”電視這張大尺寸屏幕,擁有天然的整合其他小屏的能力;電視或將成為未來的社交中心,因為誰也不能回避家庭是每一個社會個體的樞紐,而電視具備天然的家庭特性。
現在的問題是,怎樣讓越來越多的人打開這張屏—看電視。所有圍攻者,目的其實只有這么一個。
不速之客
5月,聯想面向中國市場發布了4款智能電視,同時宣布,這是聯想“四屏一云”棋局的最后一子。聯想數字家庭事業部總經理熊文告訴記者:“互聯網真正改變電視的時候就是聯想的機會。”
就在聯想發布的兩個月前,馬化騰對電視給出了這樣一種判斷:“互聯網與手機的結合,使手機產業、通信業、互聯網產業的融合成為現實,顛覆了傳統手機產業發展;同樣,電視產業和互聯網的結合具有威力和潛力,互聯網很多應用將走進客廳。”
今年3月,騰訊和CNTV旗下互聯網電視運營企業—未來電視達成合作,后者將把騰訊的互聯網增值業務引入未來電視的互聯網電視平臺。具體來說,QQ視頻聊天工具、騰訊互聯網視頻,甚至支付方式、電子商務等業務都會納入電視平臺。
新勢力不斷涌現,而作為全球電視銷量的絕對領先者,三星仍在不遺余力地投入電視。不過,這一次的焦點不是多么絢麗的顯示屏,而是智能電視。三星電子大中華區總部彩電營銷副總經理區文生告訴記者,從2011年推出智能電視“smartTV”以來,三星電視產品線上智能電視已經占到75%以上。“前一年智能電視進入市場時,消費者的態度是好奇和觀望。今年再去賣場,消費者已經主動詢問,電視有沒有上網功能,能不能下載APP、玩游戲,跟去年的反應完全不同。”
這一點與騰訊、聯想不謀而合。不管你看不看電視,但當你決定重新購置一臺時,你絕不會再選擇只會對你發出聲音而你只能撥動搖控器的黑匣子。電視,已經到了一個變化的節點,不再是一個傳輸廣電節目的顯示設備,而是一個平臺,在這個平臺上有著如同手機和平板電腦一樣的各種應用、視頻、游戲等PC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內容。
硬件變得沒那么重要了,只剩下屏的概念,如手機、平板電腦、PC一樣。一名業內人士告訴本刊,由于更重硬件,不少日本企業的焦點至今仍固守高質量的顯示技術,而智能“虛無”的概念往往被他們不屑;但這對那些在液晶LCD、LED時代因不具備顯示面板和芯片核心技術而喪失定價權的品牌們來說,是個大好機會,特別是中國彩電企業,可以憑借在三網融合、內容審核方面的優勢,獲得差異化的內容,從而奪得高利潤的智能電視市場。
智能電視以軟件應用為賣點的高溢價,往往是非智能牌電視價格的1.6到2倍,而傳統液晶電視屏幕在總成本中占到60%到70%。智能電視確實可以從某種程度上忽略掉上游核心部件對整機品牌商的影響。
創維集團總裁楊東文曾表示,“彩電行業的3個技術升級方向中,面板技術、工業設計現在短期內都失去了繼續升級的空間,但是從模擬到數字再到智能電視的升級如今還處于剛剛起步的階段,顯然智能電視就是未來3年彩電行業技術升級的焦點。”除創維之外的中國彩電企業,如海信、TCL、長虹等都不斷推出智能電視新品。
的確是個好機會,盡管谷歌早早推出安卓電視在先,但至今并無一家電視企業能為“智能電視”概念蓋棺定論。就算是十幾年前失意于“維納斯計劃”的微軟,最近兩年也計劃憑借Xbox360游戲端再度進軍電視。
雖然庫克在6月初的蘋果WWDC大會上沒有透露電視的只言片語,但投資者和分析師并不認為此事虛無。不難想像,擁有多種語言的Siri、綁定社交工具Facebook、iCloud跨設備訪問—這些新功能會給蘋果電視帶來些什么。《福布斯》雜志專欄作者達西·特拉夫羅斯(Darcy Travlos)撰文稱:“電視設備將成為蘋果下一步的增長動量,并將成為這家公司未來5到7年時間里的刺激性因素。”
IT、互聯網、PC領域的不速之客決心要蠶食傳統彩電廠商們的地盤,所有競爭者圍攻的其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電視,而是一個平臺:整合了內容和硬件的平臺。電視只是這個平臺的一張應用屏。
平臺大戰
真正想構建一個電視平臺,并不容易。聯想用了4年多時間。
2008年,兩件大事被聯想秘密籌備:一是研究院成立了數字生活研究室,重點鎖定在智能電視領域里早期研發;二是在美國硅谷收購了做電視交互界面設計的公司Switchbox,開始做交互技術儲備。
2011年,在經歷一系列生態系統構建后,聯想的電視業務脈絡已逐漸清晰:在移動互聯和數字家庭業務集團下成立聯想電視事業部;和獲得互聯網電視內容服務牌照的百視通簽約成立合資公司“視云科技”進行內容上儲備;同時,所有的軟硬件工作提速。直至2012年5月,第一代產品才終于面世。
在這個過程中,沒有電視生產經驗的聯想沒少走彎路。比如在芯片選擇上,聯想花了將近一年時間。原因是傳統電視對收看電視節目的芯片處理能力要求低,跟互聯網相關的應用上的配合能力弱;而再回到IT領域,傳統的X86的領域也不行,因為在電視里面裝的芯片不能再加風扇,散熱問題解決不了。為此熊文和同事制定了一個巨大的Excel表格,把各種能看到的芯片全都收錄在內,一個一個比較評測,調查結果是:每一個芯片都有不同硬傷。因此,聯想找到高通反復溝通,重新制定策略,對芯片進行定制和改變,勸說其和聯想一起進入智能電視行業。
在選擇內容服務商的合作過程中聯想也發現,內容服務商買過來的版權影片有不少存在清晰度不高、標準不一的問題,“這就像嗑瓜子,忽然之間有一個苦瓜子,你滿嘴發苦,之前半個小時全毀了。”熊文比喻,于是才有了“視云科技”公司,重新針對每一部電影,找到源介質,將其重新壓縮,調制成適合電視屏幕的內容。
構建電視平臺,對于傳統的彩電廠家來說則更難。一無操作系統經驗,二無應用開發能力,在內容上還要受牌照的限制。根據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辦公廳第181號《持有互聯網電視牌照機構運營管理要求》,目前拿到牌照的只有7家企業CNTV、華數、百視通、南方傳媒、湖南電視臺、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以及中央人民電臺。而先前彩電廠家預設的內容平臺,如創維的酷開、TCL的歡網,都只能成為賣周邊附件和維系用戶的客服平臺。
三星區文生對記者做了這樣的表述:新的智能電視就是要構建一個生態圈,這一點不可回避。
沿襲智能手機的路徑,現階段整個電視市場,正表現出為APP大戰的態勢。兒童電子書、視頻點播、家庭健康助手、語音遙控、全能搜索、語音百科、方言播報、聲紋識別、在線電子商城等等諸多應用逐一登場。如何調動和挖掘與電視分辨率和速度適配的游戲、購物、教育、休閑、醫療等應用開發成為重點。
“只有當電視APP越來越多時,整個電視生態圈才能越活躍。”這已是構建電視平臺的基本需求。
為了APP,更有甚者打起了懸賞招牌。海信決定每年懸賞1000萬元吸引全球APP開發高手,為海信智能電視開發其專屬的“憤怒的小鳥”,并試圖一改電視傳統的賺錢方式,向開發者進行付費應用下載+廣告分成。
海信的重拳出擊意圖明顯:在這場彩電史上最激烈的戰役中,“只有打通智能電視生態鏈才能捍衛多年來在電視上建立的基業。”海信副總裁王志浩說。除了積極鼓勵開發者,海信還收購了一家在Android深度開發的加拿大公司,以備研發海信自己的智能電視操作系統。
“如果說過去電視的競爭是基于屏幕、芯片和外形的前端戰爭,那么應用商店承載了一個美好的愿景,電視廠商希望通過后臺的服務帶動差異化競爭。”一位業內人士告訴本刊。來自國外的消息,瀏覽器廠商Opera也宣布將推出一款基于電視機的應用商店,從而模糊電視機和互聯網之間的界線。
一些原先在移動終端上大行其道的社交應用,開始在電視上奔跑,比如社交電視GetGlue讓觀眾在觀看節目時簽到,和其他用戶一起分享自己的感受體驗,這正是當前電視的一個發展趨勢。
不同于移動互聯網的多人作戰游戲也具有更大潛力,目前,雙人對戰版的植物大戰僵尸和捕魚達人,都已登陸電視平臺。此外,隨著語音交互和體感技術的進步,和運動、醫療有關的新應用也正在得到開發者關注,今后,通過電視在家完成健身、球類游戲將更為容易。
但所有應用,都是基于云計算,這也是構建電視平臺的基礎。云存儲的軍備競賽正在電視領域展開。在國外,Google的Android@Home計劃建立了一個連接家中所有Android設備的云端自動化平臺;蘋果iCloud的用戶量已經達到1.25億,這也正是蘋果TV對業界最大的威脅;再加上微軟的Skydrive,巨頭們的云端割據在所難免。
在國內,電視廠商則紛紛與金山快盤、酷盤、阿里云等數據云存儲中心展開合作。金山軟件兼金山云CEO張宏江告訴本刊,基于云的智能電視產品打破了傳統電視的信息孤島狀態,允許用戶的各種資源實現多種硬件間的無縫同步。
田溯寧認為:“將來的結果也許就是,端(產品)的價格就像書本一樣,幾十塊錢、幾百塊錢,就是個硅的玻璃,但因為有云的存在,它的功能像今天的超級計算機。”對于電視,同樣適用。
傳統彩電廠家寄希望于電視平臺,打通其他終端;而包括蘋果在內的IT互聯網企業,則希望借已經形成的手機、平板電腦、PC平臺打通電視這張屏;騰訊或者微軟想的則是,借軟件平臺打通所有屏。說到底,所有平臺都不能少了電視,而未來電視就是一場基于平臺的大戰。
好消息是,這必將帶領沉睡的電視行業重新復蘇。現在太少人看電視了,即使是智能電視的使用率也并不高,據調查大約只有20%至30%的使用率。“什么叫做智能電視?在我理解,電視買回家,如果你用它的互聯網功能多過用它看傳統的電視,這叫做智能電視;如果做不到這一點,你說得再天花亂墜,用戶不買單都沒用。”聯想數字家庭事業部總經理熊文說,“這是每個用戶用他的時間給你做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