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4K的更搶眼,2012年新型液晶面板切割尺寸則表現的“更為實在”:已經成為普通百姓在全世界的商場中都可以選購到的產品。
36、39、43、48、50英寸從2011年底開始登陸彩電銷售市場。彩電市場的主流尺寸范圍正在全面增長,消費者也擁有更多的尺寸線可以選擇。據悉,在新尺寸線中,韓國的三星以切割43、48英寸為主;臺灣的友達和奇美則以切割39英寸為主;韓國的LG主要切割36.5英寸。不同面板企業選擇不同的新尺寸切割主要與其擁有的面板線玻璃基板尺寸不同有關。
簡單的機械模型下,液晶面板可以認為是由多層的光學和電子電器薄膜在一整張玻璃板上平鋪,然后在切割成需要的尺寸而成。實際制備過程中,有些薄膜材料層是在切割之前加上去的,有些則是在切割之后在加上去。
但是不同液晶面板線因為玻璃基板幾何尺寸不同,切割不同尺寸的液晶顯示器,玻璃基板的利用效率并不相同。因為這個幾何尺寸上的差異,因此不同生產線切割同樣尺寸的液晶面板總會出現“邊角料”——這就例如利用一塊布裁剪衣服,制作不同款式邊角料的數量不同。例如,同樣是1100*1250MM的5代線切割36、40、46寸液晶電視都只能切出2塊,玻璃基板的使用效率從55%到90%不等——這使得5代線生產的36和46寸液晶電視的成本差異很大。
如果能夠盡可能采用邊角料更少的切割方式,則有利于提高玻璃基板和一些鍍膜層材料工藝成本的利用率,進而提升企業效益。——面板企業采用的上述切割新尺寸的一個顯著效益是使得玻璃基板利用率提升到90%以上。
新型切割尺寸的出現與傳統尺寸比較擁有成本上的優勢。玻璃基板利用率的提升,就是降低產品成本:雖然選擇更大尺寸切割也需要在一些材料上增加消耗。例如,奇美8代線切割55寸面板玻璃基板利用率可達93%(6面取),優於52英寸面板的86%(同樣6面取)。都是生產六塊彩電屏幕,切割55英寸產品顯然比52英寸更具經濟效益。
然而采用更高效率的切割方式,還要與市場需求和成品率控制技術結合。早起的液晶面板線切割效率很難上90%的重要原因就在于“成品率”問題。但是隨著液晶生產技術的不斷積累,現在,玻璃基板達到95%利用率的切割規劃,也能保證很好的成品率水平了。這些也是新彩電尺寸線不斷涌現的原因。
同時,彩電新切割方式還改變了以往低世代線主要切割小尺寸,高世代線切割大尺寸的局面。在90%的利用率上,5代線也可以切割2片46甚至48英寸的電視單元面板——成本和8代線相當,甚至更低。而夏普則將用龜山2號工廠8代線為蘋果生產iPad觸摸屏液晶面板。因此,未來從5代線甚至4.5代線開始的面板線,切割什么尺寸,將與這個尺寸的大小無關,而只與市場需求和玻璃基板利用率有關——面板企業將盡可能切割玻璃基板利用率在90%以上的尺寸。而目前業界擁有5、5.5、6、7、7.5、8、8.5、10等超過8種尺寸的世代線可以選擇切割40英寸以上液晶電視用面板——這會使得液晶電視的尺寸也更復雜話:更復雜的尺寸則對應更復雜的價格體系——這自然更復合面板和彩電企業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