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組成的移動終端大軍的強勢來襲,讓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開始移動化,“隨時隨地”成為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標志。遠程醫療,作為信息化醫療的代表,自然也不例外。據Medical Marketing & Media 的研究報告顯示,25%的醫生表示他們每天花至少3小時在移動終端上,向患者普及保健知識,并且,以56歲為界,年長和年輕的醫生群體在使用新技術來提高治療效果方面并不存在明顯區別。
自誕生之初,遠程醫療就肩負著打破傳統醫療的地域限制,有效緩解醫療資源分配不平衡的重任。相關數據調查顯示,我國人口的80%分布在縣以下醫療衛生資源欠發達地區,而醫療衛生資源80%分布在大、中城市,三級醫院和高、精、尖的醫療設備也以分布在大城市為多。這是由特定的經濟發展狀況所決定的,并非一朝一夕能夠改變。依托于網絡運行的遠程醫療系統,從根本上打破了地域的限制,讓患者無論身處何地都可以“足不出戶”的接受相關專家的診斷,稱得上是以科技彌補資源稀缺的代表。
然而,由于設備的限制,傳統的遠程醫療仍然是醫院與醫院之間的點對點模式,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偏遠地區醫院醫療資源匱乏的窘境,卻對大型醫院的“看病難”作用有限。對于患者而言,遠程醫療所代表的僅僅是醫院現代化的工作模式。在這種情況下,遠程醫療成為了實質意義上的醫院信息化,并非名副其實的醫療信息化。如何擺脫醫院束縛,讓患者與醫生親密接觸成為醫療信息化的關鍵。
顯然,移動化遠程醫療的興起為這一難題找到了答案。移動化的遠程醫療以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個人移動設備為終端,結合相關的應用程序患者就可以對自身的健康狀況進行實時追蹤,并將相關信息及時上傳給醫院,實現與醫生的實時互動。
3G資費的不斷下調以及千元智能機的盛行,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移動互聯網的應用成本,從而有效提升了遠程醫療的使用性價比,為其進入實質普及階段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而且,移動化遠程醫療的醫患對接模式很好的迎合了迅速流行的家庭保健理念,讓遠程醫療有了更為廣泛的群眾基礎。
廣闊的市場前景激發了運營商的投入熱情,越來越多面向個人用戶的健身娛樂、健康管理、慢性病管理等方面的應用正在迅速興起。移動化遠程醫療的普及已經進入實質階段。同時,為了鏟除“看病難、看病貴”這顆影響社會穩定的毒瘤,政府對于醫療的扶持力度不斷加大。最新數據統計顯示,1-7月累計,財政部醫療衛生支出3662億元,增長25%。政策扶持及廠商的大力投入將推動移動化醫療“駛入快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