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的沖擊,將使未來十年的中國電視品牌銳減到3-5個”,海信集團董事長周厚健今年7月5日在海信媒體開放日上,針對未來國內彩電市場的格局“大放感慨”。
作為連續多年在國內彩電市場業績第一的品牌,海信的此番危機感,并非杞人憂天。
2010年,自國內首臺智能電視上市以來,智能產品的覆蓋率已經在今年上半年接近三分之一的市場份額。如若計算上普通的網絡電視機的銷量,具有聯網功能的產品占據電視機市場總銷量的7成左右。
“除了最便宜的電視,其他產品已經都能上網”,這是業內人士對現有彩電市場智能化程度的精準概括。這種市場格局表明,電視與網絡的連接早已深入人心,不選擇網絡電視產品消費的人群,多數是出于價格因素的考量。
而在國際市場上,三星公司作為全球最大的品牌彩電企業,早在年初就已經宣布2012年智能電視銷售量要占到整體彩電銷售市場的半數以上。索尼、松下兩家日系巨頭也大幅提升智能電視產品的銷售預期。作為非電視廠商,全球第二的PC巨頭聯想在上半年也介入了智能電視市場爭奪戰;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高端消費電子行業的領軍者蘋果,也宣布擇期推出自己的智能電視產品。
彩電市場正在以“空前”的方式轉變。就如同智能手機的興起,導致了摩托羅拉、諾基亞、愛立信三大手機梟雄的沒落,人們也在猜測“智能電視”將最終“革掉那個企業、品牌的命”。——這就是海信擔心的“智能化的沖擊,將使未來十年的中國電視品牌銳減到3-5個”。
“早起的鳥兒有蟲吃”!早在2010年,海信就已在國內彩電市場推出自己的智能產品。更早的時候,2005年海信還推出過采用inter芯片windows系統的電腦電視一體機產品。而今年,海信更是成為Google TV機頂盒的大陸地區第一個合作伙伴。
8月底,Google正式宣布選擇海信成為Google TV機頂盒的第五位硬件合作伙伴,其它四家分別為Sony, LG, Vizio和三星。8月31日至9月5日,IFA2012德國柏林國際消費類電子展,海信將攜帶旗下全新的Google TV電視機頂盒--the Hisense Pulse亮相。
這款采用Android操作系統,涵蓋了電視、上網、游戲、應用商店、youtube視頻等應用的盒子,將是智能電視的另一種形態。作為海信此前推出的智能電視產品、TVpad的補充,智能盒子可以為此前已經購買非智能電視的消費者帶來嶄新的客廳娛樂體驗,也可以成為未來消費者可選擇的分體式智能電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售價上,現在的消息說,這個盒子只要99美元。
海信與谷歌的攜手將成為國內智能彩電產業競爭的一個新的開端。谷歌的其他合作伙伴三星、LG、SONY是全球彩電市場前三位的品牌廠商;Vizio則是美國本土最重要的廉價彩電供應品牌。加上海信,全球彩電銷量暫列第六、而中國市場第一的品牌,谷歌借此已經完成了在歐美日中,全球彩電產業最大的四個獨立市場的戰略布局。
尤其是在美國市場,谷歌的五大合作伙伴幾乎常年占據絕大部分市場份額。美國市場也是消費者用電視上網最頻繁、消費者依賴網絡娛樂最強的國度。研究表明,美國已經超過三分之二的青年人不再觀看傳統電視。
海信與谷歌的合作被認為,將會形成一種借力的態勢:谷歌的技術、品牌聲譽、全球影響力都將成為海信未來智能電視發展的新“軟資產”,和重要的生態鏈組成部分。
未來的電視屬于網絡、屬于智能。這已經是不容爭議的事實。蘋果和谷歌,甚至微軟都在為此磨刀霍霍。
2007年5月,蘋果宣布,Google的YouTube視頻服務站點將很快出現在Apple TV機頂盒上。這是網絡搜素公司谷歌首次接近“TV”這種傳統家電產品。
2008年6月,谷歌發布了一個應用程序,能夠讓Windows PC在數字電視機上顯示視頻和照片以及播放音樂。這是谷歌首次表示希望通過某種方式成為“有能力控制網絡與TV內容互動過程”,并在這個“新體驗”中獲得收益的信號。也被認為是,谷歌通過與Apple TV合作的經驗,而制定新的谷歌電視計劃的開端。
2010年3月,據來自《紐約時報》的一篇報道稱,全球互聯網搜索巨頭谷歌公司、全球最大的芯片廠商英特爾公司和電子娛樂廠商索尼公司正在聯手開發一款被稱為“Google TV”的、并運行谷歌公司Android軟件的機頂盒。此時,智能電視產品已經在全球各主要彩電市場都有銷售。谷歌為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開發的Android OS成為絕大多數產品的核心組件。——谷歌認為,自己進入彩電圈的時機已經成熟,而且前途無比光明。
雖然此后的一系列實踐證明inter的CPU并不如ARM更適合智能TV平臺,但是這不能阻止谷歌企圖成為智能電視圈霸主的意圖,因為它手握Android。Android與windows比較,至少系統硬件要求更低,能耗和維護經濟性也更好,更為重要的是開源和免費的特點,使得Android更受不愿被微軟“控制”的彩電業親睞。同時,Android也擁有在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等領域大量成功的應用經驗。
從谷歌進入智能電視市場的路徑可以看出,其開端是網絡視頻YouTube在Apple TV盒上的成功應用;但是谷歌在智能電視領域的核心地位更多的卻是由Android OS——這實際上是為了讓智能設備更好的“上網”而設計的操作系統。
因此,某種意義上,谷歌TV誕生的歷程就是一部印證了網絡與TV的“不了情緣”的歷史。而在這段“情緣”之中的另一個主角TV廠商則在為缺乏軟件和網絡技術、缺乏互聯網知識和管理經驗而頭疼——這就如同谷歌為缺乏硬件制造經驗和營銷知識而頭疼一樣。不過,作為啟蒙者的蘋果Apple TV,卻完全不需要以上的兩種頭疼。
2007年1月,蘋果TV正式亮相。蘋果教父,史蒂夫•喬布斯表示,“用戶之前可以在iTunes購買音樂和視頻,現在用戶可以在Apple TV購買寬屏HDTV”。可見,蘋果TV機頂盒設計的概念,就是在模仿智能手機、IPOD等產品從傳統的PC和新興的網絡上獲取內容的成功商業模式,將TV徹底和網絡連接在一起。
如果以蘋果的家底分析,其發布蘋果TV幾乎是“必須”的任務。蘋果最初是一家電腦公司,他設計制造或者采購最好的PC硬件。同時,蘋果擁有自己的OS,是一家不折不扣的軟件巨頭。在隨身影音設備上的成功,又讓其成為了一家網絡數字內容銷售商,具有網絡和內容商雙重特質。在成功推出智能手機之后,蘋果網絡商城這一智能時代特有的商業模式大為成功——蘋果又成為了一家“在線軟件銷售商”。
軟硬兼攻。蘋果的生態鏈之全面和完善,至少在今天的電子消費業界還無人出其右者。因此,面對現在的蘋果機頂盒和未來的蘋果彩電,無論是谷歌還是傳統彩電企業都有致命的“生態圈缺陷”。谷歌缺乏硬件,傳統彩電企業沒有軟件、內容和網絡經驗。因此谷歌和海信等的合作珠聯璧合——這種合作,就如同未來的電視一定要能上網一樣,水到渠成、互惠互利。
海信與Sony, LG, Vizio和三星并列一起,成為谷歌全球第五大合作伙伴,這是一件可以驕傲的事情嗎?
電子消費業智能時代的標桿企業不是谷歌,而是蘋果。這個市值六千多億美元的巨頭,真正的實力是如此表現的:他的粉絲大多是高收入人群,也是高智商人群,但是就是這樣的消費者依然很愿意“在產品壽命期內更換”新的蘋果產品。
形成蘋果此種獨特商業效應的內在動力很多:蘋果長期積淀的品牌口碑、文化內涵、市場策略,以及不間斷的、常人難以匹敵的、近似于苛刻的產品創新。正是這些“動力”,讓消費者愿意花大價錢更新設備,淘汰那些還在壽命期、不應被淘汰的“舊蘋果”。也因如此,蘋果才被認為是消費電子業中的“奢侈品”。
與蘋果相比,即便海信在國內彩電市場長期保持第一名的業績地位,但是從消費者的購買心態層面來看,海信與蘋果的距離不是一點半點:消費者選擇海信,只不過是想選擇一個“國產名牌”而已,還談不上蘋果粉絲的那種癡迷。
而谷歌選擇海信作為第五大合作伙伴,或者說目前國內彩電業界唯一的合作伙伴,更多的也不是看上海信的全球影響力,而是看重海信在國內市場的。這就如同,在選擇和海信合作之前,谷歌已經與Vizio合作。后者僅僅是北美市場的廉價彩電銷售冠軍(今年7月,Vizio再次奪回北美市場銷售冠軍寶座),而不是全球性的企業。谷歌與Vizio的合作的意義只是在于北美市場的布局。
另一方面,在國內市場,雖然海信是強勢的彩電硬件商,但是谷歌卻不是強勢的軟件、或者互聯網企業。甚至谷歌因為搜索引擎違法,已經被清退出國內搜索市場。此外,谷歌強勢的英語內容,恐也在國內市場難以發揮優勢。在國內,谷歌帶給海信的將主要是技術上的支持,包括Android系統;以及更多的行業經驗。事實上,目前為止我們還不知道谷歌和海信將在國內市場如何推動谷歌TV的發展,或者這個盒子只是海信的一個“外貿產品”(如果這樣,谷歌傍上海信這個國內彩電銷售冠軍的意義將會大打折扣)。
“未知數”!這是現在形容海信谷歌合作的最好的詞匯。這就如同蘋果彩電的傳說一樣讓人摸不清邊緣。不過,在全球智能彩電企業紛紛選擇ARM加Android平臺的背景下,谷歌的幕后核心地位已經是難以動搖。從這種意義上,TCL、創維等企業也是谷歌“實際的合作伙伴”。
所以,有了谷歌的海信自然更加強大,但是依然難以媲美蘋果這樣的軟硬通吃智能巨頭的實力。
谷歌最可能帶給海信的幫助來自技術、運營經驗、海外市場的拓展便利等方面,但是這還遠不是智能電視的全部。尤其是在國內市場,內容、應用和商業模式,還是需要海信們自己探索。
海信集團副總裁王志浩認為,目前沒有一款應用是專門針對智能電視開發的,所有的智能電視應用都是由Android系統上的手機應用平移而來,而這些平移而來的應用沒有一款取得成功。聯想移動互聯及數字家庭業務集團總裁劉軍也坦言,目前智能電視被超前消費,主要是體驗不夠好:一是交互設計復雜;二是視頻資源有限;三是電視應用匱乏。這就是糟糕的智能電視“生態圈”的冰山一角。
智能這個方向沒有問題,消費者對網絡電視、智能電視的喜愛也沒有問題。有問題的是彩電廠家的力量不夠大:交互設計、軟件、內容、運營不僅不是彩電企業的強項,甚至也不可能都由彩電企業來做。但是,在眼下智能之花初開的階段,彩電企業必須做好“引蜂人”的角色。
今年7月谷歌大中華區總裁劉允到訪海信集團與周厚健董事長共同對話媒體,表示雙方最早基于安卓系統的合作,主要針對手機,目前正在進行智能電視的合作。8月2日,谷歌產品發展副總裁馬里奧•奎羅斯(Mario Queiroz)親臨海信,共商合作大計。這就是海信“引蜂人”角色的冰山一角。——也許谷歌所有的內容和應用都并不適合國內,這有語言的因素,也有法律的因素,但是谷歌的經驗可以為國內同行提供一個可行的參考藍本。
海外收購Android深度開發公司、巨資懸賞智能電視應用開發、合作谷歌TV……海信已經擺出了全面向智能技術“接招”的姿態。既需要強化自己的研發實力,更需要合作伙伴的支持。在智能時代,這個講求生態圈的產業,攜手谷歌,海信已經走出國內彩電業最遠的一步,也是距離勝利關鍵的一步。也許在谷歌TV的攪擾下,2012年的下半年會成為智能彩電歷史上最不平靜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