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傳統應用市場的日趨飽和,新興市場的開拓成為數字標牌廠商的當務之急,而以零售行業為代表的中低端市場就是新生勢力中的領頭羊。由于應用基數大,包含范圍廣,零售行業的發展前景備受業內人士認可。然而,這一在歐美市場中迅速崛起的應用領域在中國一直只聞其聲不見其形,而眾多國內數字標牌廠商的淡定“圍觀”正是這一市場平淡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低端市場入場難,打擊廠商入局熱情
投影時代調查發現,目前,在中國市場,數字標牌廠商發力點仍然集中在高端領域,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國內數字標牌的應用習慣所決定的。到目前為止,數字標牌在國內市場的應用雖然已經很普遍,但是市場認知度并不高,甚至部分已經部署數字標牌的用戶都將其視為對信息化潮流的跟風。這與數字標牌的“慢熱”不無關系。
在實際應用中,數字標牌的部署并不能帶來立竿見影的效果,而高額的投入成本確是看得見摸得著。以零售行業為代表的中低端用戶大多資金有限,講究好鋼用在刀刃上,在高投入低產出的信息化與漂亮的業績之間,顯然他們更傾向后者。高端用戶則不同,他們大多是由固定的組織機構統一協調、有雄厚資金的支持且對于自身的信息化建設有長遠的規劃,因此,這一市場的用戶對于數字標牌的接受程度較高。如,由政府主導的交通行業就已經成為數字標牌急速滲透的市場,占有率達32%。
市場有需求,廠商才有動力。以零售行業為代表的中低端市場雖然潛力巨大,但用戶的冷淡將會大幅提升市場的開拓難度,市場培育周期無限延長。這就意味著廠商要想在這一市場站穩腳跟就要進行大量的前期投入,需要大筆資金支持。試問,在市場前景未明的情況下,又有幾人愿意做這個“出頭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