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若有情天亦老”。建立強大的面板產業鏈,靠競爭對手的“恩賜”是不行的。只有主動競爭才是出路。
2012年上半年,京東方財報再次虧損7.87億元,雖然較去年同期減虧4億,并且預計第三季度將盈利;但是隨著京東方合肥8.5代線和鄂爾多斯5.5代OLED面板線在明后年進入試生產期,渴望京東方在短期內實現全線盈利依然是奢侈的目標。虧虧盈盈,以虧為主的狀況,不僅在過去十年伴隨這家巨型公司,在未來三年恐依然是其財務報表的主旋律。
“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日本建立起今天液晶帝國的大廈,用了30年。而即便如此,液晶之父夏普也難以逃脫巨額的虧損。僅僅十年的京東方和夏普、三星等巨頭比較依然年輕的很,需要跨越的門檻也更多。而且這些門檻不僅僅是京東方個人的門檻,他們也是整個民族面板業的門檻,甚至是整個國家電子產業不得不跨越的門檻:沒有現代顯示產業,就沒有現代電子業這么多的消費電子產品,也就不會有信息化產業的飛速發展和廣泛應用,甚至完善自主的面板產業也關系到信息戰條件下的國防安全。也許對于臺灣這樣的一個小小的地區,的確沒有能力建立起完備的現代顯示產業鏈。但是作為一個大國,尤其是全球第一電子大國,京東方們的努力和虧損擁有“巨大的戰略性收獲”。
2012年,全球面板業出現了一些新情況。友達4K和裸眼3D產品批量供貨。LGD的視網膜面板和OLED面板得到進一步的技術提升。甚至LG也向外界釋放出大尺寸OLED電視未來幾年將快速成長的信號,并預測大尺寸OLED價格3年后下降30%。而液晶之父夏普,不僅成功擁有8代線切割小尺寸的蘋果IPAD用高分辨率面板的實踐經驗,而且實現了高世代面板線全面向“金屬氧化物”TFT面板的改造。臺灣奇美電和友達也在2012年啟動了低世代線OLED的量產和6代線OLED的試驗線工作。松下也將利用其停產的6代液晶線實驗建設高世代OLED面板線的技術。三星在8.5代OLED線繼續推進的基礎上,5代OLED線的擴產速度全面提升,并在蒸度設備上告別“四分之一”蒸度技術。
“你在進步,別人也在進步”。根據Displaysearch數據顯示,全球顯示產品年市場總額2011年為1110億美金,2018年預計為1634億美金,平均年復合增長率為5.7%。其中a-Si (非晶硅)TFT-LCD仍為主流(國內液晶面板行業現行的主流技術),但逐漸呈下降趨勢;LTPS (低溫多晶硅) TFT-LCD年復合成長率為13%;Oxide(金屬氧化物) TFT-LCD為36%;LTPS(低溫多晶硅) AMOLED為31%;Oxide(金屬氧化物) AMOLED為135%。此外,液晶技術將逐漸被OLED等新興技術替代。
“上聯是‘技術進步,產品進步,產業鏈提升,行業辛苦’,下聯是‘上游賺錢,下游賺錢,消費者省錢,面板虧錢’,橫批是‘成長的磨難’。”王東升用這樣一副對聯描述面板行業“確實做得很累”!但是,步步為營的追趕不可荒廢,“寶劍鋒重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京東方在鄂爾多斯建設OLED面板線,在合肥8.5代線中一次性到位應用金屬氧化物;華星光電在深圳建設OLED試產線;京東方對成都4.5代進行OLED量產改造……如果說,液晶面板產業的建設,國內落后了國際市場5到7年;那么現在新型液晶和OLED面板線建設,國內產業領頭羊與國際巨頭的差距已經縮減到半年到2年的水平。甚至一些項目的建設進度已經部分領先于臺灣業者、與日本企業持平。
非晶硅TFT到低溫多晶硅或者金屬氧化物TFT,液晶到OLED,這是面板產業不可避免的升級之路。站在2012年,國內面板產業自給情況開始革命性改觀,而國際面板產業新技術風起云涌的歷史性節點上,國內面板業需要信心、更需要耐心,需要支持、更需要理解!
此前,有媒體曾經報道,說韓國企業已經在建設OLED面板線,我們還在建設LCD,并指責國內面板業“建成即落后”。這種觀點空前的不負責任。首先LCD技術和OLED技術有很多相通之處,沒有LCD的積累很難再OLED上一口吃一個胖子。第二,韓國企業現有的8.5代OLED試產線,都是由LCD線改造而來,如果沒有LCD線的積累直接建設高世代OLED線的技術風險、資金投入都會空前巨大。第三,LCD產品的主流地位暫時不會改變,OLED暫時不會普及,如果不建設LCD線,難不成干等著老外OLED普及之后在努力追趕嗎?
“人間正道是滄桑”。建立民族自主的面板產業鏈,絕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巨額的投入、空前的技術密集度、新材料、新工藝、新設備密集度,市場的競爭激烈程度、企業管理的難度都超乎普通人的想象。面對日韓企業數十年積累起來的優勢,企圖一朝一夕就超越過去,那是不可能的。國內面板產業鏈的建設,面板產業從無到有、由弱到強只有一條路可以走,那就是“步步為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