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電視千般好、萬般好。但是,市場上銷售的智能電視依然有好有壞,有優有劣:這是市場競爭的必然結果。那么如何選購一臺稱心如意的智能電視呢?
選購智能電視,首先是選購智能電視:畫質、接口、信號處理、是不是需要3D功能、音響效果,等等方面的知識和選購平常的電視沒有區別。在此不再累述。但是,作為新興科技產品,智能電視的選購自然有其獨到的地方。這個地方就是“智能計算能力”。而決定智能計算能力的則是CPU。
智能電視嶄新出來的所有新特征、新應用、新功能,與傳統彩電的信號處理、顯示、音響技術都沒有關系,完全取決于嶄新的、剛剛加入彩電產品之中的各種“計算”技術。從選購角度看,智能電視功能的強大與否,先進與否也主要取決于相應計算機技術的組件的水平,尤其是CPU的水平。作為智能計算的核心,CPU的好與壞主要關系智能電視應用的一下幾個方面:現有應用是否流暢,能否運行大型復雜的計算型應用(例如大型游戲),能否在未來更長的時間內能夠從容應對各種不可知的、不可預測的嶄新應用(也就是一臺智能電視的實際“可用”壽命)!
智能電視的核心就和電腦、智能手機一樣,都是CPU。什么高主頻、多核心這類技術,在電腦和智能電視之間沒有本質的差異。但是,智能電視的CPU和電腦市場的cpu有很不同,因為電腦的cpu往往由英特爾一家壟斷供應,好壞一眼變分明。但是智能電視的CPU很多廠商都可制造。
目前,智能電視的CPU主要采用ARM結構的產品。ARM核心架構已經被授權給全球超過30家半導體企業使用:其中有高通、TI、三星這樣的大廠,也有眾多中小半導體企業。這就使得ARM架構的智能電視“核芯”市場“水深很、很混”,產品優劣差異巨大。這成為了消費者選購智能電視產品最大的“不便”!
智能彩電和智能手機等產品廣泛采用的ARM芯片是一個“片上系統”。其復雜程度不亞于最先進的X86架構的cpu。而且,在智能電視這種具有嵌入式設計概念的產品中,CPU還會內部集成用于圖形計算的GPU內核,集成總線控制功能、內從控制功能(相當于早期X86架構的南橋和北橋芯片的功能)。這種單一芯片上功能高度集中的特點,使得不同企業的芯片性能的“高下”變得更為很難判斷。
但是,即便如此,消費者還是擁有兩個辦法判斷這些cpu的優劣。第一,盡可能選擇大廠CPU、選擇多核心CPU、選擇高主頻的CPU。也就是從參數上要選擇高的,從出身上要選擇“名門”的。第二,則是實際體驗的感受。例如,智能電視的開機速度、不同軟件的運行速度、網絡速度、尤其是游戲畫面、高清解碼的流暢性。通過這些具體應用感受產品優劣。
參數高、出身名門、運行流暢的產品一定是不錯的智能電視。消費者只要認識到cpu的重要性,同時注重內存要夠大、cpu和GPU的核心版本夠高、出身夠好,就一定能買到稱心如意的智能電視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