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從財政部在官方網站上披露的內容來看,節能家電產品型號將從今年6月首批公布的近12000個品種型號增加到約21000個,增加幅度近8成。
此次政策“擴圍”之后,今年,中央財政共安排節能產品補助資金350億元推廣節能燈、節能汽車、高效節能平板電視、洗衣機、熱水器、空調、冰箱、臺式計算機共計8大類消費品以及高效電機、風機、水泵、壓縮機、變壓器共5大類工業產品。
財政部負責人指出,新一輪擴大節能產品推廣政策執行期暫定為一年,力爭將高效節能產品市場份額提高到40%以上。為此中央財政將增加補貼140億元,預計拉動消費或投資1556億元,實現年節電約313億度。
與前期政策類似的是,節能家電補貼兌付流程是將補貼資金撥付給生產企業,由生產企業通過經銷網點在銷售時兌付給消費者。
相關專家分析指出,雖然目前節能產品補貼政策仍有進一步改善的空間,但從實施效果來看,已對家電產業結構優化起到了明顯的作用。
就目前市場不時傳出有企業通過能效虛標“騙補”的事情。財政部有關負責人表示,近期將調整有關補貼及監管辦法,進一步完善財政補貼政策。這位負責人指出,將建立旬報制度,將中央財政按月撥付改為按旬預撥,并要求生產企業收到補貼款后及時與商家清算,防止大量占用經銷商資金,影響政策實施效果。
財政部表示,國家質檢總局會同財政部和國家發改委印發了專門通知,在全國范圍內組織開展節能產品惠民工程專項監督檢查暨打擊能效虛標專項行動,檢查的型號數量占推廣目錄內產品型號的5%至10%。財政部表示,將根據檢查結果,對能效虛標的產品和企業予以處罰。
需要提醒的是,消費者在購買節能家電之后,會被要求填寫資料并出示自己的身份證,同時要提供產品的唯一編碼,還要填一個表。這個表格將是您何時節能電器綜合情況的數據,建議消費者最好的填寫。因為企業最后會要把這些報送給政府核查,通過核查的方式來確保銷售的真實性。
可能有些消費者會覺得這樣比較麻煩,但是也請消費者能夠理解,這樣主要是為了保證資金真正用到節能補貼上,而不是被騙取造成了財政的損失,另一方面,填寫表格信息也有利于節能惠民政策的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