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看好OLED電視技術快速成熟的發言不是來自于三星和LG,而是來自于友達:2012年4月,友達高管就曾經表示,“OLED最快兩年內就可以與液晶的成本持平”。
友達何以有如此信心呢?尤其是在友達中小尺寸OLED量產能力尚沒有形成的時候,友達的信心是否是在向市場放“煙霧彈”呢!至少CES展上索尼展出的56寸4K oled電視說明,友達已經突破了大尺寸OLED所需要的所有關鍵技術。
2012年索尼在與友達就液晶面板采購合作的基礎上,進一步緊密了二者的聯盟關系,宣布攜手開發OLED電視。此次,CES展出的索尼OLED電視的制程大致是,由友達作背板和OLED材料蒸鍍,再交由索尼完成模組封裝和彩電組裝。其面板最可能來自于友達4.5代OLED生產線,薄膜晶體管可能采用“Oxide金屬氧化物”技術(不過友達也掌握低溫多晶硅技術)。
索尼一直是彩電產業界OLED技術最主要的支持者。索尼早在2007年就發表全球首臺11寸OLED TV,其后在2011年又接連推出17寸、25寸的OLED顯示器。不過受制于索尼的量產能力和當時的多種技術條件限制,索尼的產品并沒有在市場上成功。尤其是高昂的價格,嚇退了幾乎所有的消費者。
2011年,LG和三星開始加大在大尺寸OLED技術上的投入,著手8代線的改建工作。而在此前,三星借助于量產的OLED小尺寸屏幕,在手機等產品上形成了全球獨樹一幟的“技術競爭優勢”,三星小尺寸OLED面板在市場上大獲成功!
LG和三星的表現,使得全球面板產業第三位、四位和六位的友達、奇美、京東方開始發力OLED面板,在2012年分別開工了4.5代和5.5代生產線建設,并在已有高世道液晶面板線上先期引入“Oxide金屬氧化物”薄膜晶體管技術。其中,由于友達和最早力推OLED電視的索尼結成同盟關系,以及索尼品牌在彩電市場和三星的競爭性,導致這組聯盟的動作最迅速。此外,2012年與索尼結盟的同時,友達還和日本出光結盟,進一步補充在OLED材料領域的短板。
除了在CES展上正式亮相的索尼OLED電視外,友達部分6代、8.5代線的部分產能改變為金屬氧化物技術:短期內可以供應4K甚至更高級別的液晶電視面板,長期內只要采用新的蒸鍍或者印刷技術,可以再幾個月內迅速的轉變為OLED面板生產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