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普液晶稱王,就如同李自成進北京一樣:來得快、走的也快;稱王風光,落草也尷尬!
1月中旬,在國內最大的購物網站天貓上,一款品牌為睿俠的60英寸液晶電視機正在以8999元的價格預售。其主打的賣點則是“全世界唯一10代線面板”,以及采用此種面板的電視機所具有的特殊顯示技術。
雖然睿俠并未說明自己產品采用的液晶屏幕的來源,但是從10代線面板這一信息上不難判斷,其采用的是夏普液晶面板,整機則由鴻海代工。雖然RadioShack(睿俠)在美國已經擁有90年的歷史,但是在全球第一彩電大國,中國市場,這一品牌還是初出茅廬的小角色。夏普和鴻海選擇睿俠品牌來消化自己的面板產能,顯得與液晶之父、最好的液晶面板產品供應商的身份不符。
夏普液晶面板從輝煌到自救
2012年3月,夏普迎來了其百年歷史上最大的一次虧損:夏普2011年度凈虧損預計超過3800億日元(約合48億美元),其最大的虧損缺口就出現(xiàn)在液晶面板和液晶電視產品線上。其中,全球技術水準最高的十代線開工率最低只有50%。而70%以上的開工率是液晶面板線能盈利的基礎。同年,夏普液晶彩電全球市場占有率則下降到了6.9%。
而在6年之前,夏普的業(yè)績則完全不同。05財年財報夏普凈利潤激增15%,創(chuàng)下歷史新高,達到886.7億日元(7.71億美元),銷售額也達到了驚人的2.8萬億日元(243億美元),為歷史新高,并連續(xù)第三年創(chuàng)造了新歷史記錄。05財年夏普的強勁表現(xiàn)主要得益于液晶面板和電視項目超過33%的高速增長,液晶版塊業(yè)務增速超過公司全部業(yè)務額的10%增幅三倍還多。此時夏普在全球平板市場擁有20%的市場份額。
正是依賴于05年夏普液晶的強勁表現(xiàn),這家日本二線的家電企業(yè)才能成為今天這樣全球矚目的行業(yè)巨人。用夏普自己的方式來表達,就是三十年液晶產業(yè)的持續(xù)耕耘和積淀,才成就了05年的“液晶之父”夏普!
但是,昨日的輝煌已經老去,夏普現(xiàn)在面臨的是如何自救。
2012年8月,夏普將全年液晶電視銷量目標下調為800萬臺。這一數(shù)據(jù)不僅會使得夏普在全球液晶彩電市場的地位跌出前五,更是使其暫時告別了全球一線品牌陣營。同期,全球彩電銷量第一的三星則預期銷量將達到5300萬臺。千萬臺以上的企業(yè)還可能有LG、索尼、松下、TCL和海信等。
對于夏普,彩電終端產品銷量的快速下降,造成的另一個影響則是:自產面板的過剩。夏普現(xiàn)在擁有8代線和10代線液晶面板線。其中8代線可月投入基板9萬片,10代線則為7.2萬片。這些生產線如果按32英寸切割尺寸計算,則會達到3000萬片以上(對應3000萬臺液晶彩電)的年產能。這與夏普800萬臺彩電的銷售目標形成了巨大反差。
巨大產能難以自己消化,夏普液晶扭虧最需要的就是尋找下游買家。
2012年3月,全球彩電代工巨頭鴻海切入夏普的自救之路。通過入股夏普10代線,鴻海得到了50%產能的配合。對于夏普,鴻海的出現(xiàn)也彌補了索尼從10代線撤出后的空缺。此外,夏普還通過在8代線量產蘋果手機和平板電腦使用的小尺寸面板,獲得了產能釋放。
但是,這些舉措還不足以完全改善夏普液晶面板產業(yè)的處境。因為夏普不僅面臨產能巨大問題,也面臨成本處于行業(yè)內的高峰位置的難題。因此,在夏普尋找液晶面板買家的同時,還在采購臺灣奇美等的面板:因為對于32英寸這樣的尺寸,尤其是在廉價彩電市場上,夏普面板毫無競爭力。
夏普10代線,技術領先是人所共知的,但是很少有人關注到10代線的運行成本也是業(yè)界領先的。再加上夏普為建設此條線的“大舉債”的利息負擔,07年以來日圓升值造成的出口成本上升,日本國內更高的人工和環(huán)境成本。夏普10代線不可能切割那些面對廉價市場的產品。
夏普10代線的出路在哪里呢?那就是尋找一個既符合10代線技術特點,又具有高附加值,對成本敏感度較低,銷量較大的產品尺寸線。最終夏普的合作伙伴們共同將目標瞄準到了60英寸,以及以上級別的產品上。
只有切割大尺寸才能發(fā)揮10代線的技術優(yōu)勢。只有切割大尺寸才能克服夏普位于全球液晶產業(yè)成本高峰位置的劣勢。——夏普8代線小尺寸面板集中在蘋果這樣的高級客戶,也說明夏普需要能夠“承受成本”的面板下游客戶群。但是,確定有利切割尺寸后新的問題又來臨了:這些60寸面板和對應的60寸彩電如何大舉銷售。
這才有了鴻海千方百計牽頭賣60寸夏普電視的事件,有了鴻海為創(chuàng)維等代工60寸電視,鴻海拉攏睿俠在國內銷售60寸電視等等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