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之父夏普再次“一鳴驚人”了!只不過此次不是“又是最高的虧損”(雖然夏普尚未扭虧成功),而是CES2013展會上亮相的8K液晶電視機。
彩電一致是CES展會的重頭戲。本屆展會上,大多數液晶面板企業和彩電企業都展出了4K級別的液晶電視機——這些產品在過去的6個月內已經陸續上市。但是,與別人產品類似,似乎不能表征夏普液晶之父的“名頭”,于是乎85英寸8K液晶電視機隆重登場。
夏普8K液晶與當年2.6mm液晶同病相憐嗎?
看到夏普一鳴驚人的8K產品,筆者第一個想到的是,2010年CES展會LG展出的僅有2.6毫米厚的液晶面板——這個展覽厚度記錄直到現在也沒有被刷新。
2010年CES展會, LG公司展示了一款厚度僅有2.6mm的液晶電視面板,這款42寸的面板重量還不到4KG,具有120Hz技術,1920×1080的全高清分辨率。據悉,應用此種面板,分體式電視機的顯示部分厚度渴望最厚部位控制到1厘米,甚至更低。
但是,時隔三年后,LG展出的電視機旗艦產品已經不是超薄的概念,而是OLED電視:液晶的替代者。
另一個問題是,LG最薄液晶面板真的在產品中應用過了嗎?這是一個不可知的懸念:雖然業內人士都可以說,相關技術已經得到了大規模應用。更為重要的是,液晶屏幕采用側邊式LED光源的厚度自身就很薄,因此2.6MM未必是“獨門絕技”,或者真的具有“技術跨越性”!
2013年CES上,又來了一個“技術指標”爭議產品:夏普8K液晶電視。這款產品,或者說是如此的技術,真的會大規模應用嗎?這款產品的技術真的具有先進行嗎?答案恐怕都是否定的!
第一, 目前4K技術剛剛起步,產品尚沒有普及。4K產品的上市量很小,大部分集中在超大尺寸;內容市場更是幾乎沒有4K的內容源。實際上,在全球絕大多數國家,2K的電視剛剛進入普及化,2K的片源依然稀少。在32英寸這樣的中小尺寸上,1080p級別的2K產品依然是“鳳毛菱角”尚未普及。
第二,85寸的8K技術,在像素密度,或者說是工藝精確性上,與42寸4K產品相當,略高于55寸4K產品。現在,55寸的4K產品各大面板企業都可以生產制造,沒有太高的行業門檻。而在醫學、圖形等特殊顯示領域,4K的32英寸液晶電視、顯示器也已經非常易見——這類產品的工藝精度則超過夏普新展出的8K產品。因此,夏普新品的“技術領先”性并不充足,對于其他業內同仁沒有太高的門檻。
對于液晶之父夏普,8K電視更多的是“嚼頭”:一鳴驚人、達到宣傳效果后,很可能會成為倉庫里的技術;蛘呒幢懔慨a了,也只是少數特殊客戶購買一些,對整體顯示市場格局造不成革命性的影響。
自2012年CES以來,全球平板顯示的風向標已經開始明確的向OLED轉型。本屆展會LG再次展出OLED產品,并表示將推動該產品在3月份的市場化。韓國另一巨頭三星,雖然展會第一天暫時沒有發布OLED的消息,但是其與LG在OLED領域的競爭早已為人知曉。本屆CES展,臺灣友達也向索尼提供了56英寸4K OLED彩電樣機的面板。
從面板產業的投資看,2012年新建設的生產線除了大陸地區,這樣的后進者,其余全部集中在OLED技術上。全球范圍內液晶面板線的技術改進路線,則集中在“金屬氧化物”薄膜晶體管產品上:這一產品同樣是大尺寸OLED面板所需要的技術。
夏普雖然作為全球金屬氧化物IGZO(Indium Gallium Zinc Oxide)面板的先行者,但是領先幅度不大。就連我國合肥地區新建的一條8代線都已經采用該項技術,更不用說面板大佬三星、LG和臺系企業,對此早有準備了。
在OLED成為大勢所趨的背景下,在4K尚未普及的現實市場環境下,夏普的8K具有多高的市場價值一目了然。這樣的技術對于解決夏普現在全球彩電銷量持續下滑,資金流持續緊張,萬億日圓借款數年內將到期,以及前年和去年的虧損問題不會有實質性的幫助。8K電視,是本屆CES上值得一看的“奇葩”,但也就只是,值得一看罷了。二者更能顯示出,夏普,作為液晶之父,此前積累的技術優勢已經逐漸被擠干,面臨“黔驢技窮”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