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消費者家電還擁有一兩件老舊家電產品,這些產品修理起來不是很劃算,而且修完用著心里也不是很踏實,那賣給收廢品的或者二手市場呢?據了解,由于以舊換新結束,家電回收也跟著掉價,如以前25寸的電視回收價格是五六十塊錢,如今頂多二三十塊錢,現在可延續性政策遲遲沒有消息,許多消費者一時不知道如何解決。
筆者也了解到,因為舊電器實在占地,有部分消費者,能賣的都買給了收廢品的,不能賣的也都扔了。事實上,消費者一不留神,就犯了大錯,首先亂扔的話,污染環境,其次,賣給收廢品的,那些舊家電往往都會送往一些私人的家電回收站,這些家電被各種包裝后,又將流向市場。
家電也有“保質期” 超齡使用有隱患
其實,除了食品有保質期外,家電產品也有一定的使用時期,如果家電使用超齡的話,會帶來一些安全隱患。而且這些“超齡”家電不僅占地方、礙眼,長期“超齡服役”的家電產品有時也可能帶來危害。
家電維修協會負責人認為,“超齡”家電產品功能將大打折扣,如冰箱保鮮功能退化,會導致細菌大量滋生,CRT電視機使用年限過久,導致顯像管老化,空調機“超齡”會導致制冷劑外泄等問題。
其次,家電超齡使用,它們的耗電量會大大增加,一般來講,家電超齡使用10年,耗電量會提升一倍以上;再次,不利于消費者身體健康,一般來講,微波爐超過使用年限,輻射量會高出2到3倍,而“超齡”空調產品由于細菌滋生很容易誘發呼吸道疾病;最后,“超齡”家電很可能成為家中的“定時炸彈”,元器件老化、線路短路等極易引起爆炸起火。
所以說,家電產品也是有“保質期”的,《家用和類似用途電器的安全使用年限和再生利用通則》就對家電的使用年限做出了明確規定,其中彩電、空調為8到10年,熱水器、洗衣機、吸塵器為8年,電冰箱為12到16年,電飯煲、電風扇、微波爐為10年,小家電使用年限大部分在8年以下。
回收體系尚不健全 回收渠道待打通
“十二五”期間,我國廢舊家電理論淘汰量分別為:電視機3500萬臺、洗衣機1000萬臺、冰箱1000萬臺、空調500萬臺。按照新產品的平均價格來計算,這些家電總價值超過300億元。盡管國家已出臺了一系列政策鼓勵家電企業和賣場對這些家電進行回收,但從實際情況來看,目前我國的廢舊家電回收體系嚴重缺失,致使大量的廢舊家電只能無奈地流入二手市場,從而帶來了環境保護和電器安全等一系列問題。
目前,我國尚沒有一套完善的廢舊家電回收和處理體系,國內正規的回收處理廠數量也極其有限,特別是在去年年初“以舊換新”政策叫停之后,廢舊家電回收幾乎處于停滯狀態。有行業專家表示:我國每年理論淘汰廢舊家電達5000萬臺,建立完善的舊家電回收體系,不僅關系到每一位消費者的切身利益,更有利于生產商降低成本,實現資源循環利用。
據了解,不少企業已經擁有自己的家電回收生產線,但在與廢品回收企業對接時,遭遇了一定阻礙,目前廢品回收行業并不正規,信譽良莠不齊,這是建立完善家電回收體系時遭遇的最大困難。從目前來看,如何讓“超齡”家電有用武之地,還需要社會的進一步關注和消費者的積極配合,使廢舊家電回收規模化、產業化,不僅僅是消費者,家電供銷各環節都可從中獲益。在建立回收體系方面,還需要政府部門牽頭來打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