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是以三星為代表的韓國企業加速將OLED產品推向中國市場,另一邊是國內企業聲勢浩大的“擁抱”互聯網運動。前者追根溯源回歸畫質本身,后者加大內容、應用的關注度,彩電業出現兩條不同的發展路徑。
OLED電視中國市場落地
日前,韓國三星開始在中國市場售賣曲面OLED電視。這個在年初CES上亮相的產品終于和國內消費者見面。據了解, OLED電視與普通液晶電視相比擁有更高的對比度、更廣的色域覆蓋率和更快的響應時間,從而杜絕了運動模糊和串擾現象。此外,三星曲面OLED電視無需背光和濾色器,通過自發光RGB子像素直接呈現在彩色顯示板上,即可顯示純黑無亮點畫面,帶來在傳統電視上前所未有的對比度。
三星打的是顯示方式升級牌,國內企業卻在內容和應用上不遺余力地下功夫。創維、TCL、長虹則選擇與互聯網企業進行合作。
彩電兩路各執一詞
雙方都看好自己的產業方式,三星對曲面OLED電視信心十足,稱曲面和OLED顯示能呈現一種與平板電視完全不同的視覺,能使三星曲面OLED從傳統平板電視的同質化市場中脫穎而出。
而國內企業對與互聯網企業合作更是表示極大認同,而對于發展OLED產業的時機, 長虹多媒體相關負責人表示:“OLED大規模替代LCD只有價格降到一定程度,而現在導入的時間至少得五年。”
偏執喪失產業主動權
對此,業內人士指出,盡管兩派勢力各有側重,但偏執于一種產業模式,就會為企業帶來風險。2010年互聯網電視和3D電視同時面世,當時業內就分為兩派,日資企業在其擅長的顯示方式領域投入頗豐,對于互聯網、智能等應用方式卻認為是花拳繡腿,并未給予足夠的重視。國內企業卻大力發展互聯網等應用功能,在3D顯示領域卻未形成核心技術專利。只有韓系企業在顯示和涉網兩條路上都有涉足,這也是從去年開始韓系企業市場份額全面超越日系企業的原因。
目前,全球市場銷售額第一的企業已經是三星電子,占比27.1%,日資企業已經跌出前三。對此奧維咨詢平板顯示咨詢事業部總經理劉闖表示,回歸視覺本質,并注重對內容、功能的研發才能在競爭中更有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