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樂視發布了一款50寸的智能電視樂視S50,售價僅2499元。此產品的出現打破了彩電產品的價格底線。如此低價位的產品,可謂是業界首款。樂視S50售價如此實惠,消費者會不會買賬呢?對此,筆者近日走訪了北京的多家賣場,和賣場銷售人員還有賣場中的消費者進行了近距離的接觸,聊了聊這款超低價的大屏電視。賣場中的很多促銷員均表示并不知道這款產品,同時,在賣場中的消費者僅有小部分年輕消費者知道樂視超級電視,它們和賣場銷售人員一樣,均對這款大屏智能電視并不感冒。
如果說賣場銷售人員不喜歡這款電視,可能是因為提成等原因的話。那么,為什么年輕消費者對它也不感興趣呢?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年輕消費者在消費時越來越理性,有時候,對于市場中的新產品抱有觀望態度,在選購大家電產品的時候更加謹慎。
筆者在于賣場與消費者們的溝通中發現,很多消費者表示可能會觀望,如果畫質不錯,售后有保障,價格這么實惠的話可能會入手。不過,其中有兩位消費者的回答比較有意思。一位女性消費者在被問及“如果有一款50寸的新品大屏智能電視,售價僅2499元,您是否會選購嗎?”表示自己“不會采買”,稱“既然有這么便宜的電視,那以后肯定會有更便宜的,自己會觀望,暫時不會買,要買也只會入手傳統家電廠商的產品”;另一位男士也表示“不會買”!跋胭I大屏用來觀看影視的話,會考慮傳統彩電廠商中的大品牌。價格不是問題,如果真的要選購的話,自己可能會選購一套中低檔的家庭影院設備”。他(她)們均表示,相對于自己不熟悉的彩電品牌,如果必須選購大屏電視的話,那么,肯定會選擇傳統彩電廠商的產品而不會考慮其它。
隨著社會的發展,消費者逐漸更替,老一輩的消費者不再是消費市場主流。而80、90甚至是2000年后的消費者的崛起給消費電子行業也帶來了不小的壓力。他(她)們對產品的要求越來越高,對于基層年輕消費者來說,不僅要求產品要擁有主流的功能、精致的外觀,還要求產品必須得配得上物美價廉這幾個字;而中層年輕消費者則希望自己選購的產品最好是高端、大氣上檔次;在高端消費群看來,選購的產品一定要符合他們的生活品質。產品不僅要美觀,保質保量,更重要的是獨一無二。
消費者要求高了,彩電市場中又呈現出一片什么樣的格局呢?隨著技術的進步和時間的推移,無論對于手機、PC還是電視,其產業鏈的利潤都是逐漸從上游材料開始向下轉移;在手機、PC和平板電腦之后,作為第四塊屏幕的電視必將成為互聯網企業爭奪的最后一塊陣地。作為四屏融合不可或缺的一塊,智能電視正在成為IT互聯網廠商追逐的焦點。
在這樣的背景下,樂視、小米、愛奇藝、聯想等廠家紛紛進入彩電行業,但思路和目的卻完全不一樣。這反映出傳統制造業與互聯網企業的觀念的碰撞。IT互聯網企業的運作模式和邏輯對于傳統行業的是十分陌生的,IT和互聯網企業進入彩電行業,將加深行業對內容和應用的關注,“終端+平臺+內容”的模式將成為衡量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指標。
由于競爭加劇,IT企業為了吸引消費者的眼球對自家推出的智能電視產品進行價格戰策略。其中,推出了自己的智能電視且受關注度最高的可能就屬樂視超級電視和小米電視了。他們先后采取了低價策略殺入智能電視領域,如果說47寸的小米電視讓彩電廠商感到不安;那么,隨后的樂視S50的上市則打破了行業底線,讓很多彩電廠商都倍感壓力。
不過,在筆者的一番調查中發現,目前在一線城市的家電賣場中,IT企業上市的智能電視產品還未對其造成沖擊,消費者對于低價格的大屏電視表現的很理智,并不像網絡上那么激烈;很多年輕消費者在選購電視機的時候首先考慮的是品牌,其次是畫質,接下來會考慮應用功能,最后如果能夠低價買入自己喜歡的品牌那就更好;此外,部分大齡消費者對于智能電視還是一知半解,并不會風險投資,選購自己不熟悉不信任的品牌,售后也是他們很注重的選購因素。
今年被業界視為我國彩電行業繼續進行更高層面的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一個關鍵年頭。市場增長的機會點將主要集中在技術升級:包括新技術的發展,如UHD、智能電視等,以及線上市場、農村市場的增長。如何更好地把握市場增長的機會,對企業的資源整合和精細化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緊扣行業發展脈搏、強化自身實力,能夠利于于不敗之地。而注重消費者需求也很重要。
相關業內人士表示,消費者對產品的需求并不是一個功能或精美的外觀設計。這種需求就像手機行業一樣,在沒有iPhone之前,諾基亞是行業巨頭。而iPhone的出現使蘋果從品牌競爭進入到了品類競爭。iPhone已經不是一部傳統的手機,而是一個全新的產品品類;蘋果之前并不像IT互聯網公司,它更像一個創意公司,它和消費者更接近,iPhone中的些全新的、幾乎可以無限擴展的功能,便捷的應用,獨特的設計卻吸引了無數消費者的心。如果彩電企業或正在進入電視領域的IT企業在電視領域中沒有推出“創新”性符合消費者真實需求的產品,未來這一領域或許難有突破,或許還可能被其它產品所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