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國內電視市場還在刮一場強勁的“智能風”,無論是傳統電視廠商還是互聯網企業都紛紛加入這場漩渦中,推出旗下的互聯網智能電視,“智能風”愈演愈烈。但就在此時,韓國廠商LG、三星相繼在國內推出劃時代的曲面OLED電視。對于國內電視行業來說,無異于一場全新的挑戰。
對于已經習慣性地忽略電視畫質、舒適度,只是專注于3D、云、智能等附加功能的國內廠商和企業來說,國際廠商發布曲面OLED究竟意味著什么?國內廠商又對曲面OLED電視持什么樣的態度?曲面OLED電視的發布、逐漸普及會對國內電視行業的未來產生怎樣的影響?
曲面OLED電視國內發布
在9月初的IFA國際電子展上,LG、三星等企業推出大尺寸曲面OLED電視,震驚業界和消費者。在新一代平板顯示產品與技術上,這些國際廠商再次走在了時代的前列。而且與以往中國大陸市場發布新品相對滯后,且價格昂貴的情況不同,此次LG、三星隨后就在中國大陸市場發布了最新的OLED電視產品。最關鍵的是不僅沒有加價,反而比海外市場價格更低。
就在近日,LG已經在國內發布了全球首款曲面OLED電視。同樣是55英寸,此前在韓國和美國率先發布,在這兩個市場上的價格折合人民幣在8萬元以上。而這次針對中國市場,LG大幅降低售價,目前在中國的官方指導售價為59999元。
三星也不甘落后,在LG之后,正式面向中國市場發布55英寸曲面OLED電視,來自三星方面的信息顯示,這款曲面電視的價格為54999元。
作為采用全新面板的電視,曲面OLED電視采用了OLED技術,即有機發光二極管技術。與傳統LED技術相比,無需背光源照射,像素可自身發光。令屏幕每一點與人眼的距離保持一致,從而減少畫面形變,帶來更加完美的臨場感。具有超高對比度、超廣可視角度等特性,以及曲面、超薄的外形,顛覆了消費者對電視的固有觀念。
暗潮涌動,國內廠商表“不跟進”態度
普通消費者最能直觀地感受到OLED電視的亮點,它比普通LED電視更薄,畫面顯示效果更好,效果更出色,觀看體驗也更加良好。但對于LG、三星的大動作,國內廠商顯然沒有做好準備,畢竟在顯示技術上確實占據下風。而對于曲面OLED電視,國內廠商自然就只能持“不跟進”態度,乃至有的廠商對曲面OLED電視持懷疑態度。
京東方董事長王東升就認為多種面板顯示技術將長期并存,相互促進,應用各有側重,市場各有所需。也就是說,他并不認為OLED電視將會很快取代現在的LED電視。長虹總經理葉洪林認為OLED電視對LED電視的替代效應并不明顯——除非在同類尺寸產品上OLED電視的成本保持在LED電視的1.2倍左右,但起碼在未來兩三年內還看不到OLED電視有替代LED電視的態勢。
創維新聞發言人李從想則認為目前國內廠商的著力點還是放在超高清和智能電視上,在研發OLED技術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是良品率太低、成本太高。但不管如何,國內廠商一直保持著對OLED技術的關注。
警惕!小心“不跟進”的后果
雖然國內廠商對曲面OLED電視持著種種負面態度,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已經在面板顯示技術上沒有跟上國際廠商的腳步。
可以看到,國內廠商依然停留在以畫質革新為代表的4K電視和以互聯網應用為特色的智能電視階段競爭。更何況眾多涌進電視行業的互聯網企業連基本的LED電視市場都沒打開,遑論曲面OLED電視了。
曲面OLED電視在技術上已經成熟并已經在國內市場發布,這危險的信號值得國內廠商提高警惕。如果按照一般的降價速度,在不久的將來,三星、LG兩大品牌的曲面OLED電視價格降到15000元以內,那不論4K電視還是智能電視,都將面臨被搶占市場份額的危險——畢竟畫質還是電視的本質元素。
國內廠商必須加快技術研發,不能再“坐以待斃”,喪失追趕,乃至反擊的機會。要知道,不進則退,國內電視行業在近幾年的發展速度非常喜人,如果被曲面OLED電視打回原形,才是真正的貽笑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