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家電報廢產品處理難問題,日前,國家財政部在北京舉行首批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補貼下撥發布會,宣布將向四川長虹、TCL奧博等39家企業,下撥用于舊家電拆解的首批6.3億元補貼資金。這39家企業今后每處理一臺廢舊電視機、電冰箱、洗衣機、空調或者計算機,都能享受35元到85元不等的補貼。
來自中怡康的數據顯示,我國當前每年家電的理論報廢量是5000萬臺,報廢量年均增長20%,預計到“十二五”末年報廢量將達1.6億多臺。而隨著補貼資金的下撥,家電回收行業或將迎來新的機遇。
家電報廢迎來高峰期
家住江北區東方家園的隆女士最近遇到一件麻煩事。因為家里重新裝修,購買了4K電視、雙開門冰箱等全套新家電,但之前舊家電卻不知該如何處理。“扔了可惜,問了幾個回收家電的小販,有的說能賣幾十元,有的報價上百元,價格太混亂了,我也不知道行情如何,要是有專門的正規回收機構就好了。”隆女士告訴記者。
事實上,許多市民都要面臨廢舊家電的處理問題。“大約從上世紀80年代中后期開始,電視、冰箱等家電產品開始陸續進入百姓家庭,按10到15年的使用壽命計算,從2003年起,我國就開始面臨廢舊家電處理高峰的問題。”中國電子商會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坦言。他表示,尤其是近年來家電產品更新換代速度加快,更加劇了廢舊家電產品的激增。
游擊隊價優占領市場
記者走訪發現,市內報廢家電回收市場,已基本被流竄于街頭巷尾的個體“游擊隊”包攬。在渝中區和江北區多個居民小區入口處,均張貼或擺放著多個回收二手家電的牌子。
在大坪紅城麗景小區,記者隨意向一位商販打聽二手家電回收行情。該商販報價為,仍可工作電視100元、仍可工作冰箱120元,且無需交換任何手續。“如果徹底報廢就只能按廢品賣,估計一臺電視能賣20到30元。”該商販稱。
“小商販只考慮經濟利益,但正規的回收和拆解企業要考慮環境污染、人工成本、技術成本等問題,這決定了正規軍很難開出低于小商販的回收價格。”中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協會電子廢棄物回收處理分會秘書長唐愛軍表示,久而久之,消費者找不到正規回收渠道,正規渠道也找不到消費者,賣給小商販成了市民的無奈選擇。
重慶再生資源集團有限公司舊家電處相關負責人也向記者表示,“作為重慶最大的二手家電回收商,我們一直是將二手家電回收回來之后,再交給其他專業的廢舊家電處理商分解處理,但整體而言,每年回收的廢舊家電依然不多。”該負責人坦言,盡管他們一再提高回收價格,但與游擊隊的開價相比依舊毫無優勢。
縱深
財政補貼可提升
正規回收渠道競爭力
“今后,在國家財政部基金的支持下,我們自建的回收渠道至少從回收價格上,能做到與個體商販競爭。”長虹方面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早在2010年,四川長虹即成立了專門從事循環經濟產業的子公司,專門從事廢舊家電回收和拆解。
但像長虹這樣做的公司國內并不多。來自中國家電網的數據顯示,我國目前專業從事家電拆解的企業有100多家,處理能力遠遠趕不上每年報廢的家電數量。“財政基金的下撥將在很大程度上鼓勵從業積極性,引導更多企業涉足家電回收和拆解這一行業。但讓消費者認清廢舊家電處理不當的危害,從而讓其主動將廢舊家電送往正規機構也是關鍵。”家電行業專家梁振鵬告訴記者。
長虹方面相關負責人介紹,如電冰箱中的制冷劑、電視機熒光屏中的汞和廢潤滑油,均會對環境產生嚴重污染。“廢舊家電中有很多物質一旦處理不當,將會對環境造成強烈損害,影響市民健康。但很多市民對此并不知情,或并未引起重視。”他表示,“接下來唯有加大宣傳力度,讓市民充分了解危害,這個行業才能迎來新的發展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