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智能電視以豐富智能應用服務逐漸吸引消費者關注,各彩電廠商競相展開智能競賽,“多屏互動”、“云健康”、“人臉識別”等各種概念不斷推出。更有部分IT廠商也投入兵力開墾智能電視市場。對于智能電視廠商在功能應用上的熱情投入,消費者似乎并不買賬,中國電子商會消費電子調查辦公室調研數據顯示,2012年智能電視銷量將突破800萬臺,但與產品占有率提高不同步的是,目前智能電視的接通率偏低,平均激活率只有27.5%。
春節期間,筆者走訪了多家采購了智能電視的農村用戶發現,存在大齡用戶不會使用智能電視,僅用來看電視,不會“玩”功能的現象。而少部分年輕消費者僅會使用網絡功能觀看在線影視,對于智能電視的其它功能都未曾嘗試。通過與他們的溝通筆者發現,他們選購智能電視時是因為銷售人員在推銷時表示智能電視可以“上網看電視”、“新的電視機產品”和“可以玩很多游戲”等等原因而選購的,銷售人員也沒有對他們講解如何使用,僅告訴用戶連上機頂盒,連上網線就能用。這意味著多數農村用戶并沒有使用智能電視提供的智能化網絡服務,農村市場的相關銷售人員對于智能電視也了解甚少。
相關業內人士分析表示,出現上述現象的根本原因是智能電視還沒有找到屬于自己的“智能化路徑”,而且在銷售人員的培訓方面也沒有做到位,將智能電視的用途準確的傳遞給消費者,促使智能電視激活率低。
智能電視激活率和活躍度低下,固然有家庭網絡帶寬不夠、智能電視商業模式不清晰等原因,但目前主要原因還是產品本身的問題。相關專家分析表示,目前智能電視之所以開機率和活躍度低,是因為消費者覺得電視應用不豐富,使用不方便,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智能電視的快速發展。
目前,多數智能電視簡單移植智能手機的Android系統,沒有針對電視進行系統優化,雖然應用數量不少,但用戶體驗不佳。且不說用電視玩“切西瓜”、“打小鳥”的操控性遠不及PC、平板電腦和手機,用電視聊QQ、發微博的私密性也得不得保證,語音控制、手勢控制也還遠沒有發展到像使用遙控器選臺一樣運用自如。
對于大部分電視觀眾來說,他們使用電視機的最主要功效都是讓用戶“看”,電視直播、網絡視頻始終是最重要的節目源。智能電視廠商應該從內容整合上多下功夫,去繁取簡,把開發重點放在側重在視頻應用的用戶體驗提升上。
只有為智能電視做好了“簡”法,開發出更多操作簡單易用、應用豐富實用的智能電視產品,電視產業才會真正進入智能電視的時代,智能電視才能逐漸實現真正的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