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寂3年,飛利浦電視開始重回觀眾的視線。近日,飛利浦電視發布2013年新品,除了帶來電視的主流產品4K、智能外,為向外界證明其在電視技術上的實力,還高調宣布在年中將上市裸眼3D電視。
飛利浦裸眼3D電視的的幕后推手正是冠捷科技。自2010年飛利浦電視在中國的商標使用權正式歸冠捷所用后,冠捷一直持續整合飛利浦電視,直到去年4月雙方成立合資公司TPVision后,冠捷才真正擁有飛利浦電視在全球的設計、制造、分銷、市場營銷及銷售體系。
但受整合影響,過去三年間,飛利浦電視市場份額并未獲得預期的增長而是持續萎縮。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底,其在中國銷量僅為30萬臺,市場占比約0.8%。而作為全球最大的個人電腦顯示器和第四大液晶電視的代工品牌,冠捷也正遭遇顯示器業務出貨量下滑的危機,雙方的合資公司也不例外,冠捷上周的財報顯示,TPVision公司去年已虧損2390萬美元。
冠捷一方面想通過建立自有品牌來找到新的出海口,另一方面也急需重振飛利浦電視品牌,使之快速實現盈利。好消息是,為了獲取在供應鏈上的成本優勢,冠捷電視機工廠正逐漸向中國轉移。
冠捷重心向電視轉移
截至2012年底,冠捷在全球擁有12個生產基地,年產能為8200萬臺個人電腦顯示器、4030萬臺電視。
面對全球消費電子市場的低迷,以及自身龐大的生產能力,冠捷急需要找到新的出海口。
隨著個人電腦對自移動設備的沖擊,全球個人電腦市場出貨量自去年2012年開始呈下滑趨勢。據DisplaySearch預測,2013年,個人電腦顯示器全球出貨量將下跌1.1%至4900萬臺。
而占集團總收入近一半的個人電腦顯示器業務在冠捷身上也同樣遭受重創。冠捷上周公布的2012年財報顯示:個人電腦顯示器出貨量減少6.3%,毛利率同比下滑6.5%,拖累公司總營收5.7%至57億美元。
相比電腦顯示器的出貨量,電視機出貨量呈上升趨勢,據DisplaySearch預測,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液晶電視市場,2012年出貨量上升9.6%。2013年,電視機出貨量將增長4.8%至2.13億臺。
冠捷液晶電視工廠也開始近一步向中國市場轉移。其2012年財報顯示:液晶電視出貨量增加12.7%至1510萬臺,尤其是南美市場銷售的持續上升,以及中國電視品牌訂單數量增加,飛利浦品牌銷售的提升,冠捷在中國電視市場的出貨量同比增長了60%。
相比個人電腦顯示器較低的銷售價格和毛利,電視機在智能和4K等高端產品的推動下,其單個產品價格進一步上升。目前,每臺電視機的價格平均售價為353美元,毛利由14美元上升34美元。由于出貨量及電視機平均銷售價增加,冠捷2012年電視業務收入增加至50億美元,占總收入41.8%。
“冠捷電視機業務的增長目前主要在歐洲以及新興市場東歐及中歐、阿根廷、巴西市場。它更寄望將新的增長點向中國轉移。飛利浦電視不僅能加強自有品牌的拓展,也將作為其新的一個出海口。”業內人士分析認為。
飛利浦再發力:渠道仍是短板
從2005年起,冠捷逐步收購飛利浦代工廠、品牌、采購、設計生產和銷售體系。從代工企業逐步跨入品牌經營者后,冠捷希望靠類似的方式來取得在電視品牌上的成功,并在2010年,通過其全資附屬公司艾德蒙收購飛利浦電視銷售股份,接管飛利浦品牌電視在中國的采購、分銷、市場和銷售,并獨家使用飛利浦電視商標。自去年4月,冠捷正式全面接管飛利浦電視。
據冠捷科技2012年財報顯示,1510萬臺的液晶電視產量中,飛利浦電視達400萬臺,主要在歐洲、北美地區銷售。
在中國市場,冠捷更寄望于借助飛利浦品牌的影響力以及一級市場的渠道資源,提升自有品牌AOC電視在一級市場的高端形象和份額。但事與愿違,從2010年至今的3年中,冠捷不僅沒有實現此前的愿望,飛利浦電視在一級市場的份額急劇萎縮。
冠捷科技首席財務總監刁申曾對外公開表示:“管理一個品牌絕對是一個內部挑戰,飛利浦雖然具有百年歷史,但欠缺成本架構,同時,公司的弱項亦正是市場推廣,后續將加快重組,冀于明年轉盈。”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冠捷的代工基因使其習慣性根據客戶的需求去生產產品,在新品開發速度、市場營銷上表現乏力,這也將成為飛利浦電視未來發展的絆腳石。
另外,隨著一級市場的飽和,飛利浦電視借力AOC的IT渠道并未達到預期,與國內彩電品牌已擁有上萬家的渠道網點相比,渠道仍是飛利浦在短期內難以突破的瓶頸。不過,飛利浦已有所意識,飛利浦中國區總裁全昌秀上周向騰訊科技表示,中國電視機市場未來的發展潛力在二、三級,飛利浦會借助電商渠道來提升在中國市場的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