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據日媒報道,松下(Panasonic)數字產品事業的常務宮部義幸于6月4日表示,計劃于2015年度結束前(2016年3月底前)推出OLED電視產品。Panasonic目前正與Sony攜手研發使用于電視/大尺寸顯示器的次世代OLED面板,目標為在2013年內確立次世代OLED面板的量產技術。
除松下(Panasonic)之外,索尼(Sony)目前也正和臺灣友達攜手研發OLED面板。據了解,全球首款OLED電視為Sony于2007年開賣的11寸產品,但因售價太高導致銷售不佳。目前在OLED電視的研發上由南韓廠商位居領先位置,三星和LG電子(LGElectronicsInc.)已經成功的攪局OLED電視領域,以技術領先,成為這個領域中的領銜企業。此外,LG電子也已于今年1月開賣大尺寸OLED電視產品。
國內方面,我國部分面板企業和整機企業也都非常重視OLED領域,京東方已在鄂爾多斯投建了一條5.5代OLED面板線,華星光電也在做一條試驗線。此外海信、創維等整機企業也都有所布局,加之國家在“十二五”期間已經把顯示產業列入了發展規劃,所以,雖然國外企業暫時領跑,但國內的發展勢頭也很熱切。
目前,松下在海外白電的制造比重達70%,若日元貶值維系,今秋開始松下將縮減中國等海外白電生產制造基地,擴充日本本土生產基地。包括松下在日本滋賀縣草津市在內的現有工廠將進行生產擴充準備。松下內部四大公司之一的家電總經理高見和德表示,自1990年以來,松下一直在將生產制造轉移至海外,此次研究大規模回遷日本還是第一次。
最新匯率顯示,6月4日,美元兌日元匯率報1:99.48-.50,升約0.74,但同比半年前貶值約20日元。按照松下專務高見和德的解釋,這意味過去半年間松下因匯率因素減損超過100億日元。
不過,高見和德仍強調,以上今秋的白電制造業回遷計劃前提是日元維系貶值狀態,若今年秋季美元兌日元匯率在松下預定的1:105-107貶值區間,松下將決定改變現有的海外生產態勢,縮小中國3家工廠的生產規模。
相關專家表示,未來松下“去電器化”的跡象也比較明顯,目前而言,家電以及消費電子產品于松下系統主營收的構成還比較高。未來,白電在松下的業務收入中可能占比可能會越來越低,黑電、小家電等節能環保型新業務將可能是松下發展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