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瞄準客廳的“戰爭”又打響了。這一次,中國家庭將是“主戰場”。
8年前,當英特爾、微軟、思科等“電視將成為下一代數字家庭中心”的夢想灰飛煙滅后,客廳里的大屏幕始終是個與網絡若即若離的工具——雖然可以成為任何數字設備的附庸,但從來不是真正的“智能電視”。
現在,伴隨蘋果電視、谷歌電視等的興起,智能電視的時代終于到來。根據研究機構TRI預計,2012年全球智能電視滲透率達20%,未來3-5年內具備聯網功能將成為電視機的標配;其聯網設備主要包括智能電視一體機和機頂盒兩種形態。
就中國而言,2011年中國的智能電視一體機銷量約為1200萬臺,占當年電視機總銷量的29%,遠高于當年10.4%的全球平均水平。
中國智能電視市場的興起,吸引了全球家電、傳媒和互聯網巨頭的進入。與傳統電視相比,智能電視實質是一種基于互聯網和電視終端的流媒體視頻服務,已經從一個簡單的硬件制造競爭轉變成了生態系統的建設競爭;目前,逐漸形成以內容平臺運營商為核心,整合播控、硬件、內容等的產業鏈。
從接入終端來看,智能電視目前有一體機和機頂盒兩種模式。高盛預測,到2015年,智能電視的滲透率將達到70%。前者累計保有量達到1.15億臺,占電視機總保有量的27%,而機頂盒銷量累計將達到3100萬臺。
盯上“客廳”的不僅僅是樂視、小米等互聯網新貴,還有聯想集團等傳統互聯網企業。相對低成本的機頂盒,尤其是在一體機領域,傳統家電廠商和互聯網品牌的競爭將日趨激烈。
根據萬得、高盛的研究預測,中國電視機總體銷售將從2012年的4260萬臺增長至2015年的4590萬臺,年平均增速為3%;而智能電視機銷量2013年、2014年、2015年將分別達到2200萬臺、2700萬臺、3210萬臺,年平均增長率為10%。
從這組數據看,電視機市場的整體增長率,遠遠比不上智能電視的增長速度,這意味著智能電視正在部分取代傳統電視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