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日本兩家最大的消費電子公司索尼和松下對外宣布,他們將取消雙方研發大型超薄OLED電視的合作聯盟。這離去年6月兩大巨頭結成OLED聯盟的時間僅僅只有一年半的時間。據悉,索尼希望能夠推出屏幕更大的OLED電視機,但大規模量產成本過高使得公司舉步維艱。
OLED技術“大”時代遇阻
松下和索尼的OLED結盟的失敗,原因之一自然是兩家在傳統電視業務上的連年巨虧,讓雙方在新一輪投資開發中顯得有些力不從心;但這顯然并非問題的全部。如果OLED市場能全面推開,豈不是成了最后的救命稻草?來自業界的觀察家普遍認為:大屏幕OLED的技術屏障,可能才是兩家對合作聯盟失去信心的真正原因。
OLED相比LED,在節能、色域度、還原度上都有相當幅度的優化和提升,這是許多廠商相繼涉足的一個有力推手;但是作為電視行業的先驅,索尼和松下或許已經發現OLED技術的先天不足:它未能解決一個關鍵問題——在超大尺寸上如何有大的作為?
雖然,韓國三星電子和LG電子在今年早些時候推出了價格昂貴的55寸OLED電視機,但84寸乃至更大尺寸OLED電視的推出,依然是咫尺天涯。再加上,隨著尺寸的增加,液晶隨之而來的高功耗和光電輻射污染,也成為未來OLED電視在“大”時代的瓶頸。
激光電視有機可乘?
OLED的短板,卻有可能成就其他新技術的契機。
從2013年下半年起,陸續有LG、環球華影等中外品牌開始力推激光電視,這也成了2013年平板電視市場的一個新看點。原因很簡單,新型的激光電視能夠輕松做到100寸,走向更大也沒有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