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CES消費電子展在拉斯維加斯開幕。最近半個月極寒天氣和暴風雪正隨著北半球西風帶光臨這座著名的城市。這就如同CES展上日系彩電巨頭的“衰退”情緒籠罩拉斯維加斯一樣。
俗話說“外行看熱鬧”。無論索尼、松下還是夏普,日本三大彩電巨頭的展位上“彩電占據的空間”依然巨大,絢麗的畫面、高大的電視墻依然能吸引很多消費者的注意。再加上,日系彩電廠商的歷史威名,和美國市場本身不是彩電等顯示產品的“生產地”的雙重因素的影響,人們往往會覺得日系彩電產業的實力猶存。
但是,“內行看門道”。彩電產品在消費電展上的“出位”效果,與彩電產品自身體積大、型號多、畫面絢麗,光學展示效果優良關系巨大。在加上日系廠商往往選擇人流密集的優勢展位、大展位參展,往往能造成“實力非凡的感覺”。
但是,在新產品和新技術上,日系企業已經逐漸落后。OLED產品上,韓國企業展出的是量產產品,憑借上游面板的優勢,三星和LG的名頭無人能搶。4K和8K產品上,日系巨頭和中國彩電企業幾乎在伯仲之間,中國企業更具價格優勢。智能產品上,全球彩電廠商對CPU和OS的外部依賴是相同的,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線上。曲面電視,這個差異化的產品,日系企業則主要在模仿韓系企業的OLED產品——但是日系軍團推出的畢竟只是LCD電視,能夠引起的產業反響非常小。更為重要的是,曲面LCD電視很容易被競爭對手模仿。
在市場競爭上,日本彩電企業近年來在上游面板、中間產品上幾乎處于“退步”的狀態。夏普十代線出售產能,為蘋果代工;松下等離子停產、六代線停產;索尼和松下的OLED合作不歡而散;索尼、東芝等日系彩電企業將整機代工比例提升到7成以上;夏普為聯想代工整機,日系彩電企業出售彩電工廠……以及,全球市場份額中,日系彩電企業僅有索尼保住了五強之一的席位。這些事實都在說明,日系彩電企業沒有表面上看到的那么風光。
CES2014日系彩電企業是卷土重來,還是回光返照呢?首先,看一下液晶之父夏普的產品:超高清、金屬氧化物TFT、4色、240Hz刷新等等,幾乎都是數年前已經有過的產品概念。包括索尼和松下的新品也有類似的情形。為這些產品提供一個時髦的名詞則是“微創新”:也就是說,日系彩電缺乏根本性的創新產品。
對于創新無力,成本高于大陸企業,上游產業鏈和規模不及韓系企業的日本彩電軍團,他們憑什么能夠在未來的競爭中“獨占鰲頭”呢?在彩電的競爭中,可不會有好心廠商為他們“禪讓”市場份額。
也就是說,日系彩電企業重新崛起,要么打敗韓國領頭羊(這很難),要么打敗國內大陸地區的“后起之秀”(這也不容易)。如果兩側進攻都不得力,就會出現現在彩電高端市場的局面:4K沒有大陸的便宜、OLED又干不過已經進入量產狀態的韓國企業。這種不上不下的位置,不是兩側突破、置之死地而后生,就會是被夾擊包圍、死無葬身之地。這種市場競爭態勢在CES展會表現的淋漓盡致,堪稱是日本彩電企業的“大危機”。
但是,有時候天公也喜歡落井下石。日系彩電企業還要面臨更多的問題,如福島核事故導致的電力和能源緊張,以及能源成本的提升;日本現在的安培經濟和右傾傾向導致的國內經濟的不穩定性;日本國內市場消費稅提升、日本國債持續增加等競爭壓力;全球彩電市場停止不前,甚至略有萎縮;彩電智能化、IT化和互聯網化的行業競爭規律的轉變等等。
在這樣一個混亂和危機四伏的局面下,日系彩電產業能夠卷土重來,需要極其高明的智慧和戰略才能。這些不是光在CES上展出一些大尺寸新品就能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