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聯想推出智能電視之后,小米、樂視等國內互聯網行業巨頭在電視領域里玩起了饑餓營銷,憑借低價優勢連番轟炸傳統彩電廠商,傳統彩電品牌“被迫”轉型,在這場客廳入口的爭奪上,頗有些“不擇手段”的意味。
現在電視機的更新速度都快和手機媲美了,如果說去年是智能電視的元年,那么,今年將會是爆發年。隨著聯想、樂視、小米、阿里巴巴和百度等等的強勢介入,創維、康佳、海信、長虹、TCL等傳統的電視機廠商被倒逼,“智能化程度”成為電視行業爭相發展的重點。
互聯網企業的“計劃”會如意嗎
先行者聯想沒有成功,樂視后來居上,成功并非偶然。樂視從宣布要推出電視產品至今,一直都讓自己在網絡上保有極高的熱度。聯想和樂視雖然都發布了智能電視產品,但如今,可能很多網友都記得樂視的X60或樂視S50,但是說到聯想,肯定很少有人能回憶的起來型號。似乎,互聯網企業進入電視的計劃已經成功的邁出了一步。
同樣是計劃進入電視領域,分食“智能蛋糕”,樂視卻超越聯想讓消費者對其產品有了認知。可以看出,先行一步的聯想并不擅長通過互聯網的營銷模式打開電視機市場,樂視則把握的剛剛好。
目前,除了樂視和小米選擇縱向打通產業鏈的模式外,百度、阿里等其他互聯網企業均選擇了與傳統硬件廠商合作的“連橫”戰略。而傳統廠商則對互聯網公司的硬件能力和定位產生質疑,對于大齡用戶而言,互聯網的價格優勢并不明顯。
相關業內人士表示,互聯網電視作為家庭娛樂中心,巨頭扎堆進入已經成為必然,不過,目前的市場尚未成型,也沒有形成一定套路,他們是否能夠走到最后還未可知,但互聯網企業可以利用各自優勢通過不同路徑展開布局,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類似手機的勁烈競爭。
同食智能蛋糕 到底誰占了便宜
互聯網公司為什么要賣電視機,他們顯然不是靠賣硬件賺錢,因為,靠打價格戰最后是賺不來錢的。唯一的解釋是想通過電視機“捆綁”用戶控制互聯網入口,希望通過廣告和內容收費來獲得收入。從傳統彩電廠商們積極改變戰略更新產品的速度來看,雙方都沒有討著便宜。
電視領域增加了互聯網企業后,電視機、遙控器都在“被”變化中。首先,是產品理念的更新。海信推出了化繁為簡的VIDAA TV,直播電視、視頻點播、媒體中心、智能應用四大功能的使用均可通過遙控器一鍵完成;長虹推出CHiQ電視子品牌,“四看”功能增強人機互動體驗;康佳發布“易”戰略,開啟轉型之路,電視廠商不得已開始打造包括電視之內的所有家電產品的互聯互通,內容到硬件的“客廳大戰”一觸即發。
相關業內人士表示,隨著智慧城市的不斷建設發展,智能家電產品,特別是作為客廳必備產品的電視機將會成為噴薄而出的互聯網服務的下一個載體,對樂視、小米等公司而言,在傳統彩電大佬們真正大開殺戒之前行動越快,扎根越深就越多一份機會,而對巨頭品牌來說,互聯網企業的沖擊也是一場自我考驗和升級的機會。或許在手機領域中的沖突也會在電視上重演,那時市場就能揭曉是誰占了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