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電視這兩年發展得非常快,現在市面上只要是新品電視,那就肯定會內置智能化的操作系統,配置智能化的配件設備,廠商們在宣傳的時候也會重點推薦這些產品的“智能”功能,一場全民的智能熱潮正在襲來。
但值得注意的是,只要進入智能的領域,電視就不再是過去那種單純的黑電產品了,趨向于電腦的智能架構讓它開始跟IT產品接軌。這種發展雖然帶來了諸多的便利,但IT產品無法回避的“摩爾定律”也自然出現在了電視產品當中。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廠商們想出了各種各樣的辦法,一般情況下,廠商會采取為產品配置高規格硬件和不斷升級軟件的方式來減弱硬件高速發展,產品掉價太快的問題。但這種方式畢竟不是長久之計,軟件可以不斷升級,硬件卻不能隨隨便便的升級。這給電視這種需要長時間使用產品的發展帶來了不少的阻礙。
也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海爾才會于3月中旬推出模塊化電視,這種電視的特別之處在于它的核心硬件是可以隨著硬件的發展不斷升級的,也就是說只要面板不過時,那用戶的電視就不會過時。
海爾電視內部人士透露,海爾模塊化電視實際上是將智能電視劃分為了更新周期較長的傳統顯示屏幕和基于安卓系統的可升級的智能應用平臺兩個部分。可升級的智能應用平臺允許生產商,內容提供商參與開發和生產。用戶在有了升級的權利的同時,還具備了選擇的權利。用戶一開始所擔心的“高價升級”問題也不會存在,這就將電視從“摩爾定律”的泥潭中拉了出來。
不過必須要承認的是,跟傳統的PC平臺不同,智能電視平臺上并沒有成熟的硬件模塊體系,用戶并不清楚到底什么時候需要升級硬件,且對智能電視的硬件也沒什么特別的概念。所以究竟在什么時候推出硬件,在什么時候又需要推薦用戶更換硬件。更換方式究竟是直接購買還是以舊換新這些都是海爾需要思考的問題。
而且模塊電視一旦普及,賣一臺電視不但要對其軟件的升級負責,還需要對其硬件的升級負責。那對海爾的售后也將形成巨大的挑戰。其他廠商想要加入生產模塊化硬件,那產能需要控制在多少,會不會出現產能過剩,模塊本身又陷入“摩爾定律”的泥沼?這些都是問題。所以,無論是海爾還是其他廠商,推出這個概念和產品是好事,但真的要順利的執行,它們需要做的還有許多,路很長很不好走,走出泥潭,談何容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