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根據 NPD DisplaySearch 的觀察顯示,在電視外觀形態上,平面電視在過去的10年時間中,對球面電視完成了全面的替代。而曲面電視的出現,讓電視外觀再從平面發展到曲面。曲面電視是否會取代平面電?對此,相關業內人士表示,消費者使用需求、接受度和產品價格或影響曲面電視普及。
OLED與LCD曲面電視出貨預估(來源:NPD DisplaySearch)
NPD DisplaySearch顯示,從技術上來講,當前曲面電視主要涉及到兩類顯示技術,一種是被譽為下一代顯示技術,并于最近開始在電視上商業化的 OLED ;另外就是當前主流的液晶(LCD)電視。對于前者而言不難理解,由于 OLED 顯示原理跟液晶電視不同,它屬有機物自發光,不需要用到背光系統;理論上來講,只要采用可以彎曲的基板材料,則電視外形呈現形態可以改變。
而對于LCD而言,物理形態的改變,并不是很大的技術跨越。目前主要一線面板廠商均有能力推出曲面的模組,或者供應可以彎曲的Open Cell給整機廠商,再由整機廠商在系統端生產曲面的液晶電視。主要的變化是需要面板廠商在前段Array和CF制程進行改良,甚至可能采用特殊規格的玻璃基板,達到可以進行物理彎曲的能力。
無論是 OLED 技術還是 LCD 技術,其平面產品和曲面產品主要的差異除了技術之外,還有成本。由于需要進行物理彎曲,相對于平面面板,曲面面板所采用的材料和制程難度若有差異,往往會造成良率的損失,尤其是在產品量產初期;除面板端之外,曲面電視在系統端也將帶來一定的成本增加,主要在于背光的設計和模具費用支出的增加。
NPD DisplaySearch以55寸 4K液晶模組為例指出,曲面和平面在原材料成本上相差無幾,主要的區別在于良率的損失,二者當前成本差距在20%左右;隨著產品和技術的成熟,未來主要的成本差距將發生在系統端。
曲面電視之所以被導入市場,主要的訴求在于兩個方面:造型的新穎以及畫面臨場感的提升。 這兩方面可能存在個體認知的差異,尤其是外觀的改變上,不同的人群對外觀的接納程度往往是感性的,需要接受未來市場的檢驗;相對于平面電視而言,曲面電視觀看臨場感的提升往往與面板曲率、螢幕尺寸大小,尤其是觀看點有直接關系。
據了解,電視螢幕尺寸越大,曲率越小(5000mm以內),觀看點在螢幕中軸線靠近圓心的位置可以得到更好的畫面臨場感,反之則不然;若觀看點在螢幕邊緣之外,靠近觀看者的螢幕邊緣則會有一定程度的反光,可能在多人觀看的情況下造成一定的困擾。
目前,在曲面電視面板的開發上,三星(Samsung)已宣布暫緩 OLED 電視的開發,未來產品重點和索尼一樣,放在了曲面和 4K 上,其曲面面板2014年計劃將達到250萬片左右;而LGE則主攻曲面OLED,在LCD上較為保守。日本面板廠與品牌廠普遍在曲面電視的導入上也較為保守。
國內電視品牌廠目前重點仍在 4K 上,對于曲面電視的導入也較積極,尤其是在以友達為代表的臺廠在曲面電視模組和Open Cell的資源保障下,預計2014年年底將實現快速成長。
NPD DisplaySearch預期,曲面液晶電視有可能與側邊式的LED背光類似,市場開發初期消費者將因為更薄、更時尚的外觀支付溢價,隨后理性回歸到相對較厚、但具備更高性價比的直下式LED背光產品。
相關業內人士表示,終端市場電視售價變化較快,消費者購買習慣也偏向高性價比,現階段4K2K電視市場滲透率仍不高,廠商推出曲面電視試水溫。不過,新產品使用了新技術,曲面電視目前的價格仍偏高,未來市場接受度狀況,仍須觀察未來技術成熟度與降價的空間以及消費者接受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