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智能化的不斷繼續,電視領域現在基本上已經實現了“全智能”,只要是新品,那就肯定會搭載智能的操作系統,如果不是新品,那也有智能盒子來幫助電視實現智能的功能。所以跟智能化相輔相成的一系列問題和機遇,便成為了電視行業目前所關注的核心問題。
因為互聯網企業,電商行業參與,電視本身成本降低等原因,智能電視目前有一個重要的特性,那就是在一定尺寸內的價格非常便宜。互聯網企業甚至宣稱不打算通過硬件賺錢,而是想通過占領家庭娛樂的入口,用服務,應用,廣告得附加值來賺錢。
而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廣告仍然是電視行業獲得附加值的最佳途徑,因為應用體系現在還不夠成熟,入口現在也只是在鋪設的階段。所以細心的用戶應用已經發現,康佳、創維等智能電視開機頁面上出現30-50秒的廣告。
據康佳相關人士透露,康佳開機頁面的商業廣告與公益廣告占比為5:5,他們已與廣告代理商簽訂了來年的合同。不過對于這種做法,行業人士普遍認為,這只能算是一個嘗試。開機頁面廣告容易影響用戶體驗。據悉,海信智能電視開機頁面廣告因此而被叫停。
而除了開機廣告之外,還有一種比較普遍的合作方式是電視廠商與視頻網站合作,在平臺上投放廣告然后參與內容分成。但實際上,這種方式的話語權仍然還是被掌握在了內容提供商和視頻網站手上。
電視機企業要掌握話語權,仍然只能通過賣電視來實現。電視的市場占有率越高,其話語權就越高。所以廠商現在思考的,仍然是如何將電視賣得更多。而據相關數據統計,前五大電視廠商日均開機一共是300萬,按照一個CPM (CPM=1000次展示)收益為40元,理論推算一天的收入為300萬/1000*40=12萬元,一個月收入為360萬元, 按平均值計算,前5大廠商每家一年的開機廣告收入是864萬元。這個數額對于大型的電視廠商來說,可以說微不足道。
更殘酷的現實是,實際上每家幾百萬臺的智能電視終端難以獲得更大廣告主的青睞。因為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智能電視普及主要在一線城市,用戶發展受限高寬帶用戶規模的限制很難說服廣告主的全國廣告的簽單。
所以說,無論廠商有什么樣的期待,無論這種“不賣硬件”的商業模式對消費者多么的有利,多么的有前景。但在目前的情況來看,它給廠商帶來的收益幾乎可以不計,甚至還比不上廣告帶給用戶不好的體驗所造成的損失。說它是一個商業模式,確實是個偽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