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Display報告數據,2014年一季度三星超高清(4K)電視占有率達到21.6%,名列全球第一。海信、創維、LG分列二、三、四位。而去年排名第一的索尼4K電視全球市占率則暴跌至9.8%——2013年按周分,索尼4K電視市場最高占有率曾經超過四成。
4K是索尼彩電2014年的核心方向:雖然索尼此前決定分拆彩電業務,就已經說明,自2000年以來,絕大多數時候都在虧損的索尼彩電業務,“問題深重”,但是,人們依然難以預料,2013年4K彩電銷量王索尼,在2014年會如此重磅的跌落。相比而言,三星4k電視全球占有率則從2013年的11.9%幾乎翻番。
2013年索尼4K電視熱銷,市場占比空前的原因主要包括:第一,索尼搶先制定了4K政策,并得到臺灣面板界的大力支持;第二,三星和LG,全球彩電前兩位的巨頭,更多的資源布局于OLED,給索尼留下了一個可以鉆的“空子”——尤其是在歐美市場,此點表現明顯;第三,索尼強調“一個索尼”的戰略,通過整合索尼影視和娛樂的內容,包括電影和游戲,以及率先推出2K到4K轉化的播放設備,為索尼4K電視提供了獨特的生態鏈支持。
而目前,索尼4K電視市場占比大跌的原因則在于:第一,三星和LG加大4K推廣力度,尤其是加強了廉價版4K(也被稱為低標4K)產品的營銷力度,索尼的市場超前戰略失效;第二,4K內容上,“一個索尼”所能提供市場差異價值被更多的內容商的加盟所抹平——實際上,索尼的4K內容也不多,2K到4K轉化播放設備也談不上獨家技術,索尼4K生態的價值基礎本身就不牢固;第三,面對4K彩電進入慘烈的陣地戰和肉搏戰,索尼缺乏面板資源支撐的弱勢,顯著放大;第四,索尼自身全球戰略調整,帶來的彩電業務和戰略效率的下降。
索尼4K電視市場份額大跌,可謂是前有狼后有虎,自身重病纏身背景下的必然。雖然,從實際銷量看,索尼業績并沒有表面份額數據下滑那么厲害——索尼雖然份額跌的很厲害,但是4K電視規模擴張的更厲害,后者幫助穩定住了索尼實際4K彩電銷量。同時,以2014年一季度,三星和LG合計,彩電產品占全球46.5%的份額計算,三星和LG的4K電視市場份額,依然低于二者在彩電市場的總份額。
因此,索尼并非失去了翻盤的基礎。對于索尼,真正的問題不在于現在份額的大跌,而在于索尼沒有“翻盤的辦法”和投入能力。
從投入方面看,索尼正在拆分彩電業務,以避免這個過去十幾年幾乎以虧損貫徹的產品,繼續拖累整個索尼的業績,所以索尼短期是難以對彩電業務加強投入的。
從索尼可采用的策略看,競爭者的實力來自全產業鏈優勢,這是索尼不能比擬的,也是幾乎無望追趕的。同時,索尼彩電十年來在全球市場銷量下滑的慣性依然存在,索尼也未能推出任何切實能提振市場信心的產品、技術或者政策,來改變這種下滑慣性。面板產業鏈的缺失,更使得索尼根本無法主導或者影響彩電顯示的根本技術。索尼在過去數十年積累的信號處理、畫質優化和播放設備上的優勢,在計算機和網絡時代也幾乎被抹平。種種劣勢表明,索尼面對三星等的超越,幾乎無牌可打。
在筆者看來,索尼彩電依然是一顆驕傲的大樹,只不過,這可大樹已經死亡。剩下的過程就是從頂部開始腐朽。除非有奇異的力量,讓這可大樹的根系復活,重新展出新枝,否則,大樹成為朽木只是早晚的事情。但是,現在不僅歷史難以提供這種復活機遇,索尼也缺乏復活彩電業務的“實力”。因此,索尼彩電巨大的軀干,“翻盤”的基礎,正在被時間無情的浪費掉——這些才是索尼4K摔跤背后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