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英寸的超高清電視,現在只需花上不到6千的價格就能帶它回家。你會買嗎?隨著中、日、韓家彩電企業的共同推動下,超高清電視的價格逐漸走低。即使一般消費者也有能力選購。那么,這些實惠的超高清電視怎么樣,值得買回家嗎?接下來,投影時代網就將舉例和大家聊聊平民價超高清電視的那點事。
現在,低價位的4K電視越來越多,旁觀者誰也解釋不清楚這些廉價4K電視為什么廉價,而當事者出于種種顧慮也介紹不多,于是業內傳出了一種說法,說不少廉價4K電視是假4K,首先中槍的就是小米,部分彩電廠商也被懷疑之列,那么所謂的“假4K”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RGBW面板是假4K?
據了解,傳統的像素由R(紅色)、G(綠色)和B(藍色)構成,全高清面板像素為1920x1080,每個像素由三種子像素組成,因此全高清面板一共有1920x1080x3=622萬種顏色。而4K面板的分辨率為3840x2160,每個像素同樣由三種子像素組成,共具有3840x2160x3=2488萬種顏色,其分辨率是全高清面板的四倍。
而三星和LGD在經研發,推出了低成本RGBW 4K面板,它在像素構成上略有差異,除了R(紅色)、G(綠色)、B(藍色)外,又增加了一種子像素W(白色),隨著子像素的增加,RGBW 4K面板也可以達到4K的分辨率,三星將其稱為Green UHD,而LGD則稱為G+ UHD。
但問題是,在三星的RGBW面板中,每個像素僅由RG或BW兩種子像素構成,可能只有1920x2160x4=1660萬種顏色,畫質不如RGB直列式的4K面板。故此,某些電視廠商認為采用RGBW 4K面板的4K電視是假4K,索尼(中國)有限公司家用顯示產品科副總監高明就曾表示,采用RGBW面板絕對是假4K。
據悉,視頻電子標準協會VESA對4K的定義是基于彩色濾光片上黑速矩陣的交替數量,而不是子像素的數量,所以,從這個角度講,三星的RGBW面板也是符合4K標準的,為了彌補畫質上的不足,三星在其RGBW面板中采用了GMA(色域映像算法)和SPR(子像素渲染)技術。
對于假4K的說法,面板廠其實并不認可。他們認為,在中國適用的4K認證規范中,RGBW 4K面板清晰度符合水平和垂直均達到2160電視線的要求,同時也符合國際認證機構Intertek的4K認證標準,RGBW方式4K面板是差異化的4K顯示技術。
選購4K TV別只看面板
其實在4K電視的選購中,面板只是一方面,此外還要關注圖像處理引擎和HDMI接口,只有配備了4K圖像處理引擎和HDMI2.0接口的4K電視,才是更完整的4K電視,也可以理解為“真”4K電視。
4K圖像處理引擎的作用就是進行信號分析,確保真實呈現4K原生視頻,并對非4K視頻進行修正和優化,如果沒有4K圖像處理引擎,在處理4K視頻的時候會經歷一個降低原始圖像畫質并重新合成轉換的過程,這樣原本的4K視頻效果也會受到影響,而如果采用效果欠佳的4K圖像處理引擎,則可能在降噪和流失細節修復方面難有理想的效果。
眾人拾柴火焰高,4K電視降價本來就是一個無法避免的趨勢,但中國廠商更多是將“4K”視作一個規格,這才促使了4K電視“畸形”的降價策略。筆者覺得,爭論RGBW是真4K還是假4K意義并不大,用戶想要的并不是一個規格上的4K,而是可以切實實現真正效果的4K,只有在確保效果的前提下降低成本的方案,才是真正從用戶角度出發的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