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ED顯示面板的原理是:在TFT驅動結構上,涂覆細小的三原色或者白色OLED材料(利用白色OLED材料需要在TFT表面層增加三原色彩色濾光膜),形成密集的獨立發(fā)光的OLED燈珠陣列。對這個陣列的有效控制,形成可觀看的畫面。
OLED的這種顯示結構原理,也適用于QLED。其主要變化就是將TFT結構上的OLED材料,換成電致發(fā)光QLED材料——其他工藝和技術幾乎不用改變。這樣制造出來的顯示面板就是QLED顯示產(chǎn)品,其具有媲美OLED面板的色彩、對比度、亮度、分辨率等特點。
下一代顯示面板的主要材料是采用OLED或者QLED,包括成本、穩(wěn)定性、壽命、色彩效果、反應時間等關鍵“顯示技術”指標中,二者具有很高的相似性。比如,二者色彩表現(xiàn)和原色純度都遠高于液晶產(chǎn)品,在TFT工藝上都對大電流驅動要求較高,宜采用金屬氧化物或者低溫多晶硅,而不是非晶硅TFT工藝,同時二者也都具有壽命不及液晶面板的缺陷。
但是,QLED和OLED畢竟是兩種不同的材料產(chǎn)品,在最終的材料涂覆工藝中,必然表現(xiàn)出差異性。相比OLED材料,QLED材料對于印刷工藝的支持更好,成熟也更快。這就使得QLED材料用于顯示面板,可以避開真空蒸鍍,這類在大尺寸產(chǎn)品上成本高、成品率和穩(wěn)定性、均勻性控制困難的工藝。
與現(xiàn)在LG量產(chǎn)的白光OLED配合三原色濾光膜的顯示技術體系比較,直接印刷工藝涂覆的QLED顯示面板,成品率更易于控制、工藝更簡單、整體面板的色彩性能和能效指標也會更高。
但是,與OLED產(chǎn)品研究較早、市場已經(jīng)出現(xiàn)大規(guī)模的量產(chǎn)支持者比較,QLED的“時間劣勢”明顯。如果OLED也解決了印刷制作工藝的難題,并提升了材料壽命,量子點QLED技術的市場前景就會變得暗淡。但是,2014年由于三原色涂覆工藝的成品率難題,三星已經(jīng)暫緩了OLED8.5代線的建設,這就為QLED成為下一代顯示技術的一種選擇留下了空間。
從產(chǎn)業(yè)進程看,如果QLED和OLED都成熟了,液晶面板生產(chǎn)線改造,對于二者的成本差異不會異常巨大。液晶面板線在TFT工藝階段的所有技術積累和設備都會被保留,變化的部分僅僅限于“液晶涂覆工藝與QLED和OLED涂覆工藝的不同”。
因此,不僅是從OLED和QLED自身的比較看,還是從產(chǎn)業(yè)進程演進看,OLED和QLED誰能成功的關鍵就集中在涂覆工藝,尤其是印刷(噴墨印刷、激光熱轉印)等技術誰先成熟上。當然,市場較量的結果也未必是“生死之戰(zhàn)”,未來市場也可能存在QLED技術改進的液晶顯示、OLED顯示和QLED顯示技術三國爭霸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