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索尼、松下與日本創新網絡公司(INCJ)、日本顯示公司(JDI)宣布,將建立一家新公司,JOLEDInc。(下稱JOLED公司)。該公司主要業務是中小尺寸OLED顯示面板產品(類似于京東方、三星5.5代OLED面板線的目標市場)。這也將是日本面板產業界,近年來做出的最大戰略性投資項目。
JOLED:日本的國家意志
了解JOLED的產業價值,就必須了解四大股東的特點。
索尼,曾經的全球彩電大王,目前廣電級OLED面板的最大市場占有者,最早的OLED電視供應商,擁有大量成熟的中小尺寸OLED面板專利和技術。索尼應是四家合作者之中,OLED技術的“大!薄
松下,曾經的全球彩電二號人物,也是最重要廣電級監視器供應商之一,曾經的等離子大王,最輝煌期占據全球等離子面板產能半數以上,同時也是液晶面板制造商,擁有半導體顯示全產業鏈運作的經驗、技術和產能,研究OLED面板技術時間不短。
日本創新網絡公司(INCJ):成立于2009年,由政府出資920億日元,19家企業共出資100億日元,INCJ社長和首席運營官個人各出資500萬日元組成。這是一家日本形式的“半國有企業”,主要任務目標是“用投資杠桿”撬動新興產業的整合和發展。某種意義上,這家企業是日本國家產業戰略的實施主體。
日本顯示公司(JDI),這是一家年輕的公司,但是確是全球最大的中小尺寸液晶面板供應商,在中小尺寸液晶面板的高端市場、高級技術方面擁有獨到的競爭優勢。其最關鍵控制方是上面介紹的日本創新網絡公司(INCJ)。JDI,成立于2012年,由索尼、東芝、日立等巨頭的中小顯示面板部門構成,核心投資來自于INCJ。成立的背景是,日本電子產業陷入巨虧,面板行業遭遇重創,單打獨斗的幾家企業面臨生存危機——一定意義上,JDI是日本政府拯救本國中小尺寸面板產業的產物和載體。因為有INCJ的投資在內,該企業也具有一定的國有性質。
通過以上介紹,讀者已經明白即將誕生的JOLED公司身上,“日本國企”和“日本政府產業政策實施主體”的“影子”非常明顯。事實上,日本一直是全球半導體顯示產業的領軍者,雖然近年來在核心面板產能和市場份額方面被韓系反超,但是如果計算積累的專利技術優勢、上游產業鏈材料,設備,工藝等方面優勢,日本在該領域依然是“世界第一”的。
不過,這個“第一”的實力卻分散在近百家企業手里面,形不成一個拳頭的合力。尤其是缺乏三星、LG這樣的關鍵節點龍頭。在這樣的背景下,又有經濟危機和相關企業經營困難的倒逼效應,日本政府政策上的“出手救市”就自然水到渠成了。
所以,JOLED本質就是“救市”,在韓系已經主導OLED產業大格局背景下的“握拳一擊”;同時,JOLED也是日本的國家意志,是日本經濟界強調在高新科技產業、信息電子產業必須占據立足之地,形成經濟支撐高點的共識。
OLED:JDI等必須走的下一步
JDI雖然是全球最大的中小尺寸液晶面板制造商,但是畢竟是一家新公司,是剛剛整合不久的公司。而且2012年該公司的成立,主要是應急“救市”這樣的背景,其長遠戰略規劃略顯不足。其中,沒有同步整合索尼等的OLED面板部門(同屬中小尺寸半導體顯示應用行業),就是一大遺憾。
自2010年以來,在三星和LG的帶領下,全球面板市場投資向OLED傾斜的趨勢已經形成。尤其是在中小尺寸上,OLED成為了2010年之后,面板行業投資主體數據中唯一高速增長的領域。研究數據顯示,目前OLED和LCD在中小尺寸應用上的成本差異在10-20%之間。分析認為,2015年在手機產品上,也是中小尺寸面板最大的銷售市場上,OELD和LCD的成本將跨過“等值”的門檻,未來OLED的成本優勢將日益凸顯。
另一方面,將OLED作為LCD的最終進化形式,這一產業趨勢是早已得到行業同仁的一致認可。工藝和產品制造設備上,二者具有生產線總體布局“相通”,關鍵技術設備和材料超過半數重疊,生產工藝經驗七成以上可以有效轉移的“連貫性”。在產品應用上,OLED色彩更為出色、灰度表現更加,同時不需要背光源,整機成本更低,產品更為輕薄、邊框更窄,整機更為節能。這些產業和技術特點,決定了一家液晶面板企業進入OLED技術路線領域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JDI自然也不例外。
目前,在大陸和韓國地區OLED投資正在加速,并逐漸向更大尺寸面板領域延伸的背景下,日本傳統的OELD技術積累的優勢,正在被“產能”為代表的后發投資優勢所超越。這就使得,日本OLED產業界擁有了“救市”的需求。作為關鍵oled面板部件的制造商,索尼和松下也進行過“合作嘗試”。但是,現在核心的競爭已經轉移到了“產能”為代表的投資競爭,這使得剛剛從虧損中爬出來,自身還在為“進一步穩健業績”撓頭的索尼松下根本無“必要財力”支撐起OLED產業大廈。
如果沒有嶄新的投資策略和商業模式,日本OLED產業界積累的技術優勢恐將流失,日本也會因此失去下一個顯示技術目標產品的產業優勢。這樣的結果無論是日本政府還是索尼這等“技術持有者”都是難以接受的。因此,INCJ、JDI、索尼、松下一拍即合。
JOLED的成立,索尼和松下能保持技術優勢的增值,解決產能實踐的資金難題;JDI能解決產品自然升級和轉型的技術需求;INCJ能夠完成自己“半官方產業整合力量”的使命——可謂之一舉多得。
日本政府步步為營救“面板”
以INCJ為核心和操盤者,已經可以看到日本國家意志對LCD、OLED產業的“救援”力度。雖然,直到JOLED這一步,日本依然沒有解決大尺寸面板產業整合的問題,但是JOLED這一步調整對于鞏固日本在中小尺寸產品領域的世界霸主地位依然意義非凡。
實際上,日本、韓國、我國臺灣和大陸地區,半導體顯示面板及其關聯產業的競爭,已經成為三國、四地政府意志的較量。近年來,政府的引導、鼓勵、政策扶植和直接金融支持,甚至是直接投資,在面板產業中的競爭力構成比例“不降反升”。
阿里集團創始人,馬云曾經說過“最好的商業模式是國家”。這一點在JDI、JOLED,以及整個面板行業的競爭上表現的已經淋漓盡致。甚至,國家意志,已經成為日本面板產業在現有競爭格局下,唯一的翻盤機遇。了解到面板產業競爭的這一層特點,而不僅僅是企業經營學的狹隘觀點,將是解釋全球面板產業發展規律的關鍵點。
面板業首先是國家意志、然后是產業經濟學的范疇,最后才是企業經營的問題。這樣的思維,也就能解釋為何我國政府對面板產業給予巨大的支持,甚至不惜直接投資,并使用幾乎是天文數字的稅務杠桿調節產業財務狀況了!驗,這個行業中表現出的國家競爭元素,已經遠遠超過企業競爭的元素。
料想,在全球面板業依然競爭激烈,日本經濟受金融危機的負面影響尚未完全消散、全球經濟的企穩回升依然存在風險的背景下,日本國家意志層面的“面板救市”,JOLED不應是終點。面板行業全球競爭的國家意志較量遠未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