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同2010年才面世的3D電視如今已經成為了電視的主流功能之一,去年興起的一陣4K電視旋風現在席卷業界,中高端電視紛紛上馬4K。不過,不少消費者可能還不清楚什么是4K電視,或者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對4K電視的標準、參數及選購時的注意事項不太熟悉。
從DVD時代開始,“480p”這個詞漸漸走入了大眾視野。480P分辨率為720*480,是DVD光盤的標準分辨率,比VCD光盤352*240的分辨率整整多了4倍。后來隨著技術的發展,分辨率1280*720的720p與分辨率1920*1080的1080p陸續成為市場主流,目前市面上最常見的是1080p全高清分辨率的產品。而4K分辨率,正如當年的DVD對比VCD一樣,橫向與縱向的像素都比1080p高一倍,達到了3840*2160,分辨率是1080p的4倍,清晰度自然也是1080p的4倍了。因此,4K電視,也稱作超高清電視,勢必是日后市場的主導者。
分辨率示意圖
不過,要在與1080p同樣大小的面板下放置4倍的像素點,其造價肯定是遠遠高于1080p面板的。我們知道,目前電視行業中液晶面板的成本要占到整機成本的80%左右,所以目前的4K電視其價格往往是相同品牌規格相近的1080p電視價格的2倍。面對追求低價的消費者,有些廠商便在4K面板上做了手腳,以便降低成本,用更低廉的價格吸引消費者。
各種顯示屏像素排布結構示意圖
這張圖展示了廠商的小伎倆。最上方的是1080p面板像素排列結構,最下方的是4K面板像素排列結構,中間的兩組像素結構圖則是兩種低成本4K解決方案,分別由兩個合資品牌廠商主導。雖然具體的像素排列方式有所不同,但兩種結構都采用了在紅綠藍三原色中添加白色子像素的方式來填充分辨率,以實現4K像素排布。標準4K電視的一個像素由紅綠藍三個子像素組成,第一種結構一個像素由兩個子像素(紅綠或藍白)組成,第二種結構兩個像素由紅綠藍白紅五個子像素組成。但是眾所周知,電視機的原理是用紅綠藍三原色組合各種顏色來顯示畫面,而白色是不能參與顯示顏色的,因此這兩種方案雖然在亮度方面會有提升,但是畫面的實際分辨率和色彩表現力會大打折扣,采用這兩種像素排布結構面板的電視,也就是業內所說的“假4K電視”了。
單反或微單拍攝的照片可以清晰地顯示像素結構
知道了真假4K電視的區別,消費者有沒有識別的手段呢?答案是肯定的。除了有些廠商會在宣傳廣告上表明使用了添加白色子像素的面板外,更有效的方法就是親自去賣場觀看。由于添加了大量白色子像素,一般來說,假4K電視的發色有“慘白”的感覺。如果有條件可以直接用放大鏡,也可以用相機近距離拍攝電視屏幕,之后把照片在電腦中放大,就可以一目了然地分辨電視的像素排布結構。